客观日本

金泽大学查明对于丙肝并发二型糖尿病干扰素治疗效果差的机理

2019年04月18日 生物医药
日本语

日本金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确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 : Hepatitis C virus)后,主要在肝脏中产生的分泌蛋白硒蛋白P的mRNA会通过与抗病毒免疫分子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结合,抑制其发挥功能,调控先天免疫机制。

目前已经知道,丙型肝炎患者更容易患上以胰岛功能下降引起的以代谢异常为特点的2型糖尿病。丙型肝炎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但有研究显示,并发2型糖尿病的丙肝患者使用干扰素(IFN)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较差。不过,此前一直未能查明相关机理和因果关系。

金泽大学的研发小组此前就在全球率先发布了硒蛋白P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的研究成果。此次进一步着眼于这种蛋白,利用培养细胞、小鼠和临床标本开展研究,明确了HCV感染、先天免疫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感染HCV会诱导硒蛋白P的表达,硒蛋白P的mRNA会与抗病毒免疫分子RIG-I蛋白结合,并阻碍其活化所需的结构变化,从而抑制了具有抗病毒作用的IFN的诱导。

这些发现使得将来有望搞清病毒感染和代谢性疾病造成的免疫系统受损的机理。

相关研究论文已于2019年4月10日发表在美国的科学期刊《Cell Host & Microbe》网络版上。(日文发布全文

金泽大学查明对于丙肝并发二型糖尿病干扰素治疗效果差的机理

图:通过感染HCV诱导硒蛋白P,图为硒蛋白P的mRNA的先天免疫调节机制

在感染HCV的肝脏中,硒蛋白P(SEPP1)的表达增强。硒蛋白P的蛋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Diabetes)发病。另一方面,硒蛋白P被编码的基因——硒蛋白P的mRNA会与RIG-I的调节域(Regulatory domain:RD)结合,抑制具有抗病毒作用的I型干扰素(IFN-β)的生成。由此,病毒复制(Viral replication)增强,对DAAs疗法产生抗性。

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