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推动大学收藏的历史资料的公开与共享——以华北交通照片资料为契机--SPC

2017年03月13日 信息通信

二战之前在中国大陆拍摄的35,000余张宣传照片及底片,在二战之后随即躲过了被驻日盟军司令部(GHQ)没收的命运,被委托捐赠给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在二战之后的70年里,这批海量照片一直处于封存状态,此后经过约6年的努力,终于在2016年被公诸于世。正如此前所提到的,我们在整理这些拍摄于华北地区、反映交通状况的照片,对其进行数字化、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到华北的煤炭等矿物资源对日本的运输状况,还能看到当时举行爱路运动和进行宣传安抚工作时工作人员等维持治安现场的记录,对华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人才培养的情况和民族工作的开展等也能有所体会,而这正是这些照片资料公开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但是,我们的本意不是仅局限于这些照片资料,而是如何推进大学收藏的所有历史资料的公开和共享。

17_0313_3_1.jpg

图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图书室收藏的华北交通照片资料。在衬纸上粘贴着照片,并且标记了分类、名称、拍摄的地点、时间、拍摄人及备注等。这些卡片被原封不动地进行了数字化处理。


照片资料公开的意义

在大学里,封存着大量有待公开的历史资料,内容丰富多彩。然而目前,研究人员的时间几乎已被教学、科研、行政和地方上的事务占满了,对眼前珍贵资料的整理工作常常视而不见。不同于撰写论文和向国际会议投稿,整理和公开这些历史资料不作为评价学术能力的指标,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然而,当今世界学术界的发展趋势却未必如此。甚至可以说,有一种趋势,也就是研究所将其所收藏的珍贵历史资料视为自身格调和水平的象征而引以为傲,将有意公开这些资料的研究所视为具备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机构。如今,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们正逐渐认识到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重要性,这或许也源自于人们对于公开和使用新资料的渴望,这一点上,日本做的还远远不够。
  *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与历史、哲学、文学、宗教学等人文科学相融合、合作和联动,推进关于利用非纸媒资料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毫无疑问,历史资料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和内容,有些有必要进行数字化,也有一些没有必要。实际上,在保存方式上,我们最好能认识到,传统的用纸或以缩微胶卷作为载体的模拟格式存储都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此前,我们也一直在纠结,究竟应该选择数字格式还是模拟格式,最后我们发现,选择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要公开这些资料。

基于上述考虑,6年前的2011年,我们注意到二战后70多年里一直封存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未能公开这批华北交通照片的资料,就制定了将其公诸于世的计划。由于从1944年年底开始美军在东亚各地实施的空袭、战争结束前的兵荒马乱、或者出于其可能成为日本发动战争罪证的担忧,这类资料大多已经被刻意烧毁或掩埋。尤其是留存在日本国内,展现日本的殖民地、领地、满洲国、中国占领区等的历史资料极其稀少,且至今未能得到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尤其是由于影像胶片和照片底片很容易老化,至今仍存在着消亡的风险。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华北交通照片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出乎意料,是一个奇迹。有幸得到收藏机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历任所长的理解,以及该研究所的石川祯浩、菊地晓二位同仁的鼎力支持,这才使得资料的保存和公开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照片资料公开后的反响

像华北交通照片资料这样脆弱的载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保存和公开最为合适呢?我们首先着手将这种持续老化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归档(web archive)、发行出版物、举办展览会、报告会等各种形式,促使其从大学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实际上,在保守的东亚社会,对这些70多年前的老照片接纳程度如何,我们也抱有十分慎重的态度。

由于种种原因,网络归档的实施未能按原计划顺利地推进,而出版计划则进展相对顺利。我们从海量的照片中遴选出1%编辑成照片集,与此同时,与研究人员反复协商关于共享全部数字化数据的相关事项。终于,在2016年11月出版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的华北交通照片资料汇总》一书,同时在日本照相机博物馆的白山真理的鼎力协助下,从去年11月底开始,历时一个月,完成了《珍藏照片 要向世人公开的中国、华北地区---京都大学人文学研究所收藏 华北交通照片---》照片展的布展,并顺利开展。在展览现场也公开了由人文学公开数据共同利用中心(CODH)准备室的北本朝展构建的“华北交通档案”雏形版**
  **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CRCC)以《反映华北地区战前和战争期间的珍藏照片被公诸于世》为标 题,在其网站的“Science Portal China”和“客观日本”频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作为展览的系列活动,于2016年12月举办了“华北交通照片资料座谈会”。会场上高朋满座,盛况空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通过这件事,我们明白,这些历史资料的价值远不止局限于历史学领域,在当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在论坛结束后,共同通信社关于此次系列活动的报道被地方媒体大量转载,社会各界要求将华北交通照片资料全部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些描绘二战前和战争刚结束时的日本和亚洲历史缩影的影像资料的“发掘”和公开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我们也感到始料未及。为响应大家的呼声,我认为有必要完成“华北交通档案”雏形版,并且推进全部数据资料的公开。

photo

华北交通照片资料论坛(2016年12月18日,JCII 摄影沙龙(JCII Photo Salon))


对华北交通照片资料的期望

我们知道,华北交通照片资料原本就是华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策会社”而宣传所用的资料,因此其本质上有别于主要从事新闻报道的新闻社所用的报道照片。

1.然而,即便是考虑到拍摄人拍摄这些照片的用意,也能够从这些照片中看到华北地区当时的实际情况,包括华北和蒙古一带的风景、民俗、风俗、生活状态等。《华北交通照片资料汇总》的编者之一,钏路公立大学的萩原充等人也表示,有必要通过这些照片,进一步发掘出当时多样化的社会风貌。

2.此外,将70多年前的照片与当前环境处于急剧变化之中的中国相比较,会发现这些照片记录了很多现在已经消亡的风景和风俗,因此它们是研究这些环境、生态、社会风俗消亡轨迹的重要资料库。另一方面,东洋大学的西村阳子指出,就像老北京残留下来的风貌一样,在过去70多年里,也一定会有很多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东西。今后,在研究中国环境问题的时候,这种变化上的多样性或许能够成为重要的议题。

3.还有,大多数华北交通照片上都盖有检阅印,上文提到的《华北交通照片资料汇总》的照片集中也选登了一部分这样的照片。由此,可以猜测,对于照片等影像资料的检阅,存在着一个与文字检阅不同的体系。由于迄今为止关于检阅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是留给当代及后代的一个课题。

17_0313_3_3.jpg

龙烟钢铁的照片。上面盖有军队报道部的检阅印,备注处写着采用过这张照片的展览、杂志、书籍等信息。

如本文开篇所述,我们的挑战远不止华北交通照片。而是希望抛砖引玉,能够使我们的小小尝试为更多的大学工作人员所知,将大学里更多的资料开放给公众。

文/贵志俊彦(京都大学东南亚地域研究研究所 教授)

kishi.jpg贵志俊彦
出生于日本兵库县。历任岛根县立大学教授、神奈川大学教授、京都大学地域研究综合信息中心教授等,2017年1月开始担任京都大学东南亚地域研究研究所教授,还兼任日本学术会议连携会员等职。研究方向为:日中文化交流史研究、东亚信息、通讯、传播史研究、跨国研究等。

【参考文献】
・用照片记录蒙古人与“回民”像这件事:从《华北交通照片》看日本占领地区的“近代” (《亚洲研究》别册3,2015年2月)
・贵志俊彦《图像志所无法描述的死——日中战争下的华北》(贵志俊彦等编《记忆与忘却的亚洲》青弓社,2015年3月)
・贵志俊彦、白山真理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 华北交通照片资料汇总》国书刊行会,2016年11月

相关阅读(中文·日语)

客观日本《反映华北地区战前和战争期间的机密照片被公诸于世》

Science Portal China《反映华北地区战前和战争期间的机密照片被公诸于世》

相关链接 

京都大学东南亚地域研究研究所 贵志俊彦研究室

转载自Science Portal China

http://spc.jst.go.jp/experiences/change/change_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