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通过ITS使交通安全措施更上一层楼

2013年07月10日 信息通信

2001年,在日本内阁官房设置了IT战略本部,同年汇总了e-Japan战略,2003年又相继汇总了e-Japan战略II,其中包括ITS。特别是2002年,在当时小泉纯一郞首相的主导下,提出到10年后的2012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半的具体目标。进入2006年,在IT新改革战略指导下,进一步强化了通过ITS推进交通安全的措施。

在交通事故中,各种原因的分析结果显示,最突出的便是追尾事故。在高速公路上,大型车的追尾事故很容易引发悲剧。因此,通过在车上装配雷达以及摄像头等自律系统来预防事故的发生。然而,有些问题仅靠雷达是解决不了的。比如说,为了防止在视野较差的场所发生撞车事故,以及在视野糟糕的弯道上发生追尾事故等,开发了“基础设施配套安全驾驶系统”。该系统是在道路一侧设置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等,利用通信技术,将危险信息以映像和语音的形式反映在汽车导航系统上,唤起驾驶者的注意。以2010年为目标,在日本全国展开了大规模推进,其结果是ITS向前切实地迈进了一大步。

ITS-02-3p

安全及全球变暖对应措施

另一个使ITS得以推进的是2007年11月在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上汇总的“加速社会还原项目”。当时,日本的科学技术预算规模为5兆日元,超过了公共投资。这是到2012年度为止,以加速普及实际运用为目标,向国民具体显示成果的项目。这一项目中,包括山中伸弥教授的iPS细胞及ITS等最新技术。

ITS的运用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及安全且有效的道路运输系统为前提才能实现的。需要在特定区域,选定试点城市以及试点线路来进行ITS的大规模实证试验。

首先是如何选定试点城市,ITS Japan在汇总民间调查结果后,与相关省厅协议选出了试点城市,在选定的青森市、柏市、横浜市、丰田市,进行了利用ITS有效运用道路以及移动空间的实证试验。

另一点是,在试点线路上通过卡车的列队自动行驶,来进行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安全行驶的实证试验。运输部门的物流卡车占据了交通量的4成,物流卡车占据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4.2%(2010年度),如何解决卡车的安全行驶及减排二氧化碳是一项重要课题。在实验中,将卡车如货物列车一样排列起来,通过雷达以及车辆间通信来控制行车距离,进行自动行驶,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二氧化碳、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达到安全运输的目的。

日本在此之前,于1994年至1996年,在高速公路上做过列队行驶实验,美国(1986-)以及欧洲(1994-2002)也进行过同样的实验。当时全部都是以手工制作的试制品为核心的自动行驶技术,如今成为能够控制市场销售车辆的实用控制系统。现在,大型卡车基本上都装置了防止追尾雷达。

像这样,围绕ITS的技术开发、实际运用以及普及的潮流推动了交通的安全性。再者,也期待能进一步提升交通效率以及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目标。

伴随以ITS为中心的交通环境持续改善,带来了健全的“移动工具的进步”,进而形成社会发展以及生活水平提升的基础。

文/佐野健太郎(自由撰稿人)

注∶本文原载《日本综述》2013年2月号

专题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