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专访日本工学学会阿部会长:请教遏止科技能力下滑的对策

2017年08月02日 科学・技术奖

近年来,在科技人员和学者之间,持续蔓延着一种关于日本研究能力下滑的危机意识。基于国际信息服务企业和国际学术出版社的数据库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显示,从论文的数量到被引用次数,都能够清晰地看出日本科研能力的下滑。然而笔者认为,在政界、官方、产业界乃至学术界,就研究能力下滑对日本未来所造成的深刻影响认识不足的人依然不在少数。

对此现状深感危机的公益社团法人日本工学学会,以会长阿部博之的名义提出了紧急提案。在这份以《为了遏止我国工学和科技能力的下滑》为题的紧急提案中,提到了“废除退休金制度,将其纳入薪资体系,以促进研究人才的流动”等改变日本社会长久以来的惯例,寻求意识形态方面巨大变革的大量的建议。

去年6月就任日本工学学会会长的阿部博之,曾经担任东北大学校长,从2003年1月开始,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担任被称为日本科学技术政策司令塔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现在的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的首席专家议员。现担任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的特别顾问。2002年当选全美工学学会的外籍会员。从就职于东北大学的时期开始,一直积极致力于产学联合。对于日本的大学、产学联合以及科技政策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对于近年来日本科技能力的低迷抱有极强的危机意识。

阿部会长为实现提案现在也继续访问政治家或官方人士之间。此次,针对紧急提案的目的和事态的严重性,我们对阿部会长进行了专访。

PHOTO

将提案递交给内阁府特命担当(科学技术政策)大臣鹤保庸介(左起第3位)的日本工学学会阿部博之会长(右起第3位)、永野博专务理事(最左)、中村道治理事(左起第2位)。5月29日,于内阁府大臣室。

《为了遏止我国工学和科技能力的下滑》的要点(6个条目)

第一条 相关机构认真探究导致目前状况产生的原因

第二条 为培养年轻研究人才,对大学院系统进行改革

第三条 积极鼓励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收入

第四条 为实现研究人才的流动化,提高社会整体的流动性。例如,废除退休金制度,将其纳入薪资体系

第五条 并非在企业内开展在岗培训,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充实开放的职业训练制度

第六条 以构筑知识基础为目标的大学,和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产业,基于各自发挥的不同作用实现共创协作,构建合理的运营交付金和竞争性资金体系

我们首先对由6个条目所组成的,《为了遏止我国工学和科技能力的下滑》的要点加以介绍。第一条,是“相关机构认真探究导致目前状况产生的原因”。可以说,这里主要想表达的是由于政界、官方、产业界和学术界他们在深刻认识现状方面的态度都过于温和所带来的危机感。提案中将现状总结为“运营费交付金持续减少,竞争性资金向实力雄厚的大学集中,任期制的青年科研人员人数增加,成果至上主义导致研究过程变得仓促,正在逐渐丧失慢慢专注于创造性研究的环境”。

提案中列举的第二条,是“为培养年轻研究人才,对大学院系统进行改革。例如,利用大学和大学教员所获得的外部资金,支付修读博士课程的学生的学费、科研经费、生活费等费用”。这也是基于“在高等教育和年轻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做得马马虎虎的国家,将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的强烈危机意识。在提案中,针对大学和大学教授的严厉指责也相当引人注目,提案中提到“(把研究人员当做)承担一部分研究工作的劳力来驱使,以这样短视的理念来培养和雇佣人才,最终牺牲掉的是年青一代,也不会在鼓励他们将科研选择为今后职业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条是“积极鼓励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收入”。这是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提案中,在构建积极的鼓励政策时,对政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在将大学的经营和教育、研究职责加以区分的同时,政府与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的日常活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仿效欧美的做法,提高大学的自主性。”

接下来的第四条是“为实现研究人才的流动化,提高社会整体的流动性。例如,废除退休金制度,将其纳入薪资体系”。第五条是“并非在企业内开展在岗培训,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充实开放的职业训练制度”。最后第六条是“以构筑知识基础为目标的大学,和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产业,基于各自发挥的不同作用实现共创协作,构建合理的运营交付金和竞争性资金体系”。

日本工学学会会长阿部博之

日本工学学会会长阿部博之

——关于此次的提案,首先我们想请教的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点。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最近10年间,可以称之为基础研究经费的国立大学运营费交付金和私立学校补助金在不断削减,例如由11所日本主要大学构成的学术研究恳谈会RU11(注)等也曾经指出过这一点。普遍观点认为,在这一点上,想要让现状有大的改变非常困难。(注:RU11由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筑波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九州大学等9所国立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2所私立大学共同组成)

在国家倡导的财政健全化的大方针下,大学的基础研究经费不断被削减。包括财务省在内,对于基础财政收支(Primary balance: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必须要实现黑字化的想法根深蒂固。然而,最近征求经济学家们的意见,也并非所有人都主张尽早实现财政均衡。如果财政健全化最终得以实现,然而日本这个国家本身却已经衰败了,那么一切也就毫无意义了。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吧?因此有必要重新考虑,是否应该为了实现财政健全化而压制大学的基础研究经费。

扩充运营费交付金这类公共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希望政府能够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使得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能够轻松地增加其他收入。此外,政府与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的日常活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仿效欧美的做法,交给大学一定的自主性也非常重要。而现状则恰恰相反,虽然喊着让大学负起责任的口号,然而例如有的大学需要通过增加学费的方式来确保必要的资金来源时,文部科学省却只能允许其将学费提高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即便大学方面提出了提案,政府也只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地一味压制,起到负面的效果。

——提案中提到的,选定几所大学进行研究资金的投入,这一点受到大家的关注。

只对东京大学投以重金的方式是行不通的。集中了全国最优秀人才的东京大学,真的涌现出了与之数量相匹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了吗?我们并不清楚那些配得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出自何处。即便将研究资金全部集中在一所大学,也无法期待最终能够得到我们所期望的成果。最近30年间,我们在大学里实施了各项改革。在政治或者文部科学省的主导下,这样大规模实施改革的国家,全世界绝无仅有。虽然实施了多项改革,但我们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差距却反而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大学方面也应该引起思考。国立大学的问题在于,凡是文部科学省的意见都会认真执行,对文部科学省一味的盲从。自2004年国立大学法人化实施以来,这种倾向越发明显。不知是否因为大学方面想要独自有何举动的时候,文部科学省往往都会予以否决,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的自主性正在快速降低。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论政治家、政府还是大学,都在用只有在日本国内才行得通的逻辑开展活动。例如,新加坡的大学之所以进步神速,据说就是因为大量吸纳了美国大学的优点。在美国,人们并不认为只向特定的大学投入资金就能改善大学的现状。大学和政府应该做的是,在很多大学里营造良好的教育和研究氛围的同时,尤其要使得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心怀对于未来的梦想而开展研究。

在日本,东京大学想要进行改革,真是难上加难。这是因为,虽然在国际上横向比较时的评价一再下滑,然而在日本,东大长期位列榜首,因此自认为很成功。然而,除东京大学以外的其他大学,却都抱有极强的危机意识。如果真能下决心实施改革,按理说应该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然而现实却并非这样简单,尤其是最近10年间,我所见到的许多国立大学校长都声称“由于教授会过于强势,导致无法按照想要的方式进行改革”。如果一所大学的校长向文部科学省提出“希望削减教授会权限”的诉求,那么也就彰显了自身的无能。大学教授们对校长的话置若罔闻,在校内飞扬跋扈宛若一国之君的情况,恐怕不只是日本的大学所面临的问题。

担任东北大学校长时,我实施了11项重大改革。如果不能在每一个细节方面都得到文部科学省的认可,那么就无法获得实施改革所必须的经费预算,这样的现实迄今为止仍未改变。实际上,这11项改革中,只有1项是来自文部科学省的要求。既然如此,为什么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呢?这是因为虽然文部科学省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里实施改革,但是除东北大学外,并没有找到其他自发提出改革意愿的大学。我认为当时的这种情况帮了我的大忙。此外,我认为改革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与抱有危机意识的教授们分享这种危机意识。只要在想要实施改革的学部和研究所里,对于这种危机意识有同感的教授能够占到总人数的10~15%,改革应该就能够顺利开展起来。

——在7月12日的日经新闻上,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罗伯特·盖勒(Robert Geller)对日本的大学进行了批评。盖勒是东京大学历史上首位无固定任期的外籍教员,由东京大学于1984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聘请而来。历任副教授、教授,直至今年3月退休。在文章中,他写道“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几乎没有能让外国人想入籍的日本大学。大学的运营水平也与国际水准相去甚远”。为什么在美国人看来,日本的大学毫无魅力呢?

美国大学的教授和副教授不想成为日本大学的教授,原因显而易见。其中最大的壁垒就在于,日本大学教授的养老金远低于国际水准。只要提到养老金,美国人就会马上说“No”。由于国立大学的教授在待遇方面等同于国家公务员,因此如果不将其转换为与国际接轨的养老金制度,美国的教授和副教授就不会选择来日本工作。实际上,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短期交流的形式邀请美国的教授前来日本讲学。在此次的提案中,之所以在第四条里加入了“研究人才的流动化”相关的内容,就是由于类似的问题非常多。不光在人才从大学向社会的流动方面,在国际性的人才流动性方面,日本也处于远远落后的状态。

这个问题在提案的第四条中同样有所涉及,就是重新审视“废除退休金制度,将其纳入养老金体系”的相关建议。这是由于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退休金制度也成为了科研人员流动的巨大阻碍。那么,这真是一件如此棘手的事情吗?实际上,在松下等日本企业中,从30多年前就开始在新员工中实施了与以往不同的,从一开始就把退休金从养老金中分离出去的新制度。几年前,我从担任松下副社长的大学后辈那里得到确认,选择没有退休金的新制度的新员工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也就是说,这件事日本的企业只要想做,就能做到。大学最好也采取同样的做法。

第五条中提到的“开放的职业训练制度”对于提高高水平技术人员的流动性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东芝想要将旗下的半导体业务剥离出去,在当前的日本社会中,有能力的技术人员想要寻找下一份工作绝非易事,这也是一个问题。此前也有过日本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流向中国和韩国企业的事例。从实现高水平技术人员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开放的高水平职业训练制度十分必要。实际上,德国已经在实施这样的制度了。

——从提案中,能强烈感受到对于青年科研人员现状的危机感。

大学必须要将自身的价值定位在产生创新的萌芽这一点上。当然,想办法顺应世界潮流的需求也是大学的任务之一,但是在现阶段,对于短期成果的要求过多。只有在具备长期性的组织结构中,才会产生创新的萌芽。如果一味追求教授能拿到大笔的研究经费要求青年科研人员能在短期拿出成果的研究,那么青年科研人员就只不过会成为项目的一个普通分担者。研究也就变成了追求快速完成论文、申请专利的过程。应该创造合适的环境,让青年科研人员不是仅仅成为教授研究课题的一个分担者,而且能够进行更具创造性的研究。

现实情况是,在教授的门下进行转包的研究,或者由于任期制而被置于不稳定地位的青年科研人员正在逐渐增加。借人才流动化之名,短期雇用青年科研人员的做法正在四处蔓延,大量签订了任期制雇佣合同的青年科研人员和教员每天都处在看不到未来希望的状态之中。不能让青年科研人员和博士在读的学生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寻求下一个职位和打工上。作为解决方案之一,应该尽早实现利用大学和大学教员所获得的外部资金来支付博士生的学费、研究经费、生活费等费用。

学术方面的竞争力自不必说,产生经济界所期待的真正的创新萌芽,是对大学基础研究的充实,也是具有挑战性和革命性的研究,只有青年人才才能堪此重任。应该构建起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进行博士培养,并将其与今后的就业联系起来的模式。

——我们能感受到,创新萌芽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那么“真正的创新萌芽”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呼吁“想要摆脱长期以来的不景气,需要创新”已经呼吁了20余年。在政治主导的前提下,科学技术政策就好像被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如果不能拿出更加长远的政策,创新的萌芽就无法产生。此外,在所谓的创新中,包含了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注)所指出的可被称为持续性的创新。而我们所说的真正的创新,指的是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最近20年里,日本所进行的创新可以说是持续性的创新。(注:哈佛商学院教授。在第一本著作《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中,他确立了颠覆性创新的理论。除创立专门面向创新的经营咨询公司“Innosight”外,他还作为投资公司的创立者而为人所知)

开发回应消费者“想要具备这种性能的产品”的需求的技术,属于持续性的创新,而创造出迄今为止客户数量为零的产业,则可以称之为是颠覆性的创新。实现创新是企业的使命,而创新的萌芽则孕育于大学。然而,研究室里教授们所从事的,扩展研究课题的研究,并不能成为产生创新萌芽的基础研究。只有基于新的学科理论所进行的研究,才能称之为基础研究。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里的教授不要向年轻的人才传授与自身相关的研究课题,务必要做到思想的传达。

在工学教育方面,日本的大学常常被抱怨没有很好地在接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或许事实确实如此,但产生社会和企业未来的需求和想法,也是大学的任务之一。想要产生创新,这项工作非产生新想法的年轻人莫属。即便把学术成绩卓越的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做出“这个课题最重要”的决断,也已经“为时过晚”。无论是创新,还是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都是挑战了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由此开创出全新道路的结果。因此,政府将学术成绩卓越的老师们集中在一起选择资助课题和人员,是发展中国家才会采用的做法。

为了改善日本目前所处的严酷环境,希望我们的这份提案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日本工学学会会长阿部博之在研讨会上讲话

日本工学学会会长阿部博之在研讨会上讲话

记者/ 小岩井忠道(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 照片/ 客观日本编辑部


阿部博之
简历:1936年生。195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同年进入日本电气株式会社(1962年离职),1967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机械工学科,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77年开始担任东北大学教授,1993年开始担任东北大学工学部长、工学研究科长。1996年开始担任东北大学校长,2002年获聘东北大学名誉教授。2003年1月~2007年1月,担任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议员。2002年担任政府知识产权战略会议主席,发布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目前担任JST特别顾问。专业为机械工学、材料力学、固体力学。全美工学学会外籍会员。2016年6月开始担任日本工学学会会长。

公益社团法人日本工学学会 http://www.eaj.or.jp/
成立于1987年,使命为:开展与国内外的工学、科学技术政策有关的调查研究及提案的相关活动;开展有助于工学和科学技术健康、全面进步与发展的教育活动;以及推进面向大众的教育普及与启发活动等。由在工学相关的研究开发、教育、行政、国际关系、社会经济系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或者在产业界开创先驱性事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会员组成。现有会员约670人。不同于由文理领域代表性科研人员组成的政府机构日本学术会议,日本工学学会的特点在于,其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组织。活动经费通过会员缴纳年会费筹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