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从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地震看中日防震抗震优劣异同》(上)

2017年08月15日 抗灾防灾
2017_0815_0_1.jpg

据报道,地震发生第一时间武警张国全随部队展开救援,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14日9时,共造成25人死亡,500多人受伤。这是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来,在中国发生的又一次较大量级的地震。这些年,经多次大量级地震的摧残,我国从地震防范意识、预警预报、应急救援、防灾培训、制度保证乃至硬件保障等方面都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举一国之力实施全民救援,形成超强救援力量;快速集结机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现场施救;政府及军事部门强力支撑,为受灾群众提神壮气;灾后无偿对口帮扶重建,保证受灾民众生活质量不降反升等等,这都是其它多数国家不可能做到的。但相对于我们的近邻日本,在预防和应对地震救援等方面我们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日本是当今世界在防震救灾方面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众所周知,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带,地震发生频繁。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全球6级以上地震,20%都发生在日本。多年来日本坚持预测、预防与预警同步进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日本地震防御的经验教训,也许有益于中国的地震预防和处治。那么日本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地震后某酒店大厅

地震后某酒店大厅,图片来自网络。

一是强化建筑质量,减少因房屋倒塌而造成的伤亡。早在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就出台了法律,要求修建房屋时必须考虑房屋的防震功能。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7.2级地震,给日本近畿地区神户市、芦屋市、尼崎市、大阪府丰中市等造成了严重损失,导致6434人死亡,受伤者近4.4万名,约65万座建筑物受损,其中神户市内超过80%的死者死于建筑物倒塌,死者多数是因为老旧的木结构房屋所致。这是日本在二战后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地震后,日本政府当年便修改了建筑防震标准 ——《建筑基准法》。该法规要求高层建筑必须能抵抗7级以上地震;老旧房屋经加固要达到8级不倒,使用期限超过100年。对于学校之类的建筑,更是要求达到抗震10级。经日本几代人的努力,东日本大地震时房屋被震毁的已经很少,多数高层建筑仍保持完整,甚至连大的裂缝都没有。《纽约时报》曾报道称:“日本严格的建筑规范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我国在高层建筑防震要求上虽然也有明文规定,但建设过程疏于监管,验收结果难以取信于民,抗震效果多数经不起检验,有不少属“豆腐渣”工程,一旦遇上大的地震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后,震区周边少数新修建筑一边建一边倒,根本经受不住新一轮地震的摧残。老旧房屋有没有修缮加固且不说,就是新修的建筑也鲜少考虑较高的抗震标准。这中间侥幸心理是一方面,但严格、硬性的监管是重大缺失。九寨沟地震部分房屋倒塌,充分说明它们在建时就无法抵御7级地震的侵袭。

甘肃消防队员奔赴抗震一线

甘肃消防队员奔赴抗震一线,甘肃消防总队提供,取材于本次地震,图片来自网络

二是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救护能力。日本政府、企业和民众都高度重视应急教育和防灾演练工作,日本从中小学就开始培养公民的抗震防灾意识。这种防灾教育不仅是为了在教室里遭遇灾难或事故时进行应对,而且也包括诸多其他假设的场合,例如在家里遭遇地震时应首先切断煤气、电气,然后经由安全通道避难,不使用电梯等。演练也包括在公共场合如何遵从引导和指示抵达安全地带等。防震演练是日本民众生活中的必修课。入学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从学校领取一本《救生手册》 ,电视和报纸经常会介绍有关防震救灾的知识;学校和企业会组织各种防灾演练,民众会主动参加,绝不流于形式。雅安芦山地震前两天,恰有一个中学进行了演练,地震时无一人死亡。 长期有效的训练使日本民众有足够的信心应对地震,地震发生时不致于慌乱。如果正在办公室里,他们会找到头盔或是急救包,躲到较为安全的地方。东日本大地震后,在东京地区车站候车回家的上班族井然有序地排上五六个小时队,没有人插队、吵闹;大街上市民为躲避地震,自觉让出车道;震区公园内和避难所免费为人们提供毛毯、食物、水等急需用品。多年的防灾教育让日本民众也具备了良好的自救能力。地震发生后,民众首先会开展自救,然后是邻里社区共救,最后才是政府的紧急救援,首先到达救灾前线的也往往都是业余救援人员。阪神大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受灾地区多年无震,从而放松了警惕,以致于造成惨痛教训。为提醒人们地震无时不在,位于兵库县南部的野岛断层被政府保存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淡震灾纪念公园,神户市中央区还建造了神户港震灾纪念公园等。我国各阶层虽然也很重视地震的预防工作,但多数停留书本、文件上,说的多,做的少,配套的政策措施少,装备保障也不到位,特别是培训演练的少。总体上讲,在加强防护教育和培训演练上,学校比社会做的好,中小学比大学做得好,小学又比中学做得好。这次九寨沟发生地震后,从网络视频看,多数游客处于极度惊慌失措中,场面混乱,自救不力,不知从何做起。外围的亲属也是焦急万分,对政府如何施救没有清晰的思路,缺少应有的淡定和沉着心理,这都是平时缺少教育训练导致的。

地震发生后的避难群众

地震发生后的避难群众,图片来自网络。

三是发动民间有生力量,引导参与有效救援。在日本发生地震后,志愿者会立即奔赴灾区,在募捐、献血和物资供应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995年,因为志愿者在阪神大地震中表现优异,被称为日本救灾史上的志愿者元年。当年,在近两个月时间里,有100万余名志愿者自费前往灾区,并全力投身到抗震救灾活动中,其中70%左右的人是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大多数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主动提供地方政府无法提供的活动,如做心理咨询,清理房间,修理自行车、电视,打水等。这些志愿者团体有地方居民组织,有NPO、NGO等市民组织,有企业、工会、宗教团体等。志愿者的良好表现改变了日本政府对志愿者一直以来的谨慎和限制态度,但对他们的要求并没有放松,经验不足者将会排除在外,因为他们不仅会妨碍救援活动,而且也无法保障自身安全,同时自己不能解决食宿问题的一般也不能成为志愿者。我国的民间志愿组织在抗震救灾中虽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数是无序的,也不够专业。盲目施救容易造成工作混乱,使好心变成坏事,今后应注意加以组织引导和强化培训。这次九寨沟地震虽然没有看见大规模的民间志愿者,但我相信都是受到政府部门严格限制的,而且实行了严格的道路管控,因为地震发生后,震区面积狭小,道路毁坏,不便于人员大量进出。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特殊措施,因地制宜,只准出、不准进,这是对的,因为只有让专业救援力量进入,才能保证救援的质量和效率。但这并不是说民间力量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今后应有意识地让社团组织进行引导培训,在政府部门登计备案,关键时刻拉出去仍大有可为。

文/杨保志
微信号:13889905957,微信公众平台号:风生水起y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