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东瀛育儿记】和淘气宝去“玩火”

2018年11月26日 中小学教育

与故乡大连向冬时节的感觉不同,横滨的11月尚是秋意正浓。空气无限清爽,街头随时会遇到银杏黄和枫叶红夹在尚逗留在季节中的绿色里,再配上一抹天空的蔚蓝和云彩的洁白。乍一看,就好象上帝不小心打翻了调色板。

满山那个红叶啊,似彩霞

“满山那个红叶啊,似彩霞”

而对于出生在北方的我来说,11月份应该已经是初冬季节。每当空气中飘起了季节变换的味道时,我总会不经意地想念小时候劈柴生炉子时摇动的火苗。火苗摇动中,和哥哥一起用炉灰烤地瓜时的温暖记忆会经常被燃起,而且那记忆中仿佛夹杂着干柴点着时特有的焦木香和地瓜香。

这两年因为横滨的家中用的是IH电气炉,我们的生活中竟很少见到火苗。一家四口人一年一次的生日蜡烛上的火苗,竟成了我们的稀罕。一种对火的怀念,让我有了一种去寻找火的冲动。

于是,我和爱人带着家里的小淘气宝,来到了家附近的一个野营训练地,因为这里不仅组织孩子们“玩火”,还组织孩子们发射“火”箭。

一 钻木取火

这次所谓“玩火”的第一部分内容是钻木取火。是的,看到这个词眼,大部分朋友都会联想到燧人氏。除了燧人氏,谁会搞什么钻木取火?非也!日本人民就是这么会玩。

原来,在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因为三内丸山遗迹的发掘和复原在日本引发了一次“绳文文化热潮”,这一热潮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发了一次“取火”热潮。在当时各个中小学的“户外课堂”和“野外活动”就引进了以学习绳文时代习俗为内容的“取火法”, 其后“取火”不仅作为学校的综合学习内容得以引进,甚至还普及了取火教材。这种“钻木取火”至今还在一部分中小学作为自由研究“考古学”的一部分内容而在实施。

东京某中学的“钻木取火”实践课

东京某中学的“钻木取火”实践课

不仅如此,有一种世界性流行的野外活动叫做“bush claft”,它在概念上说的是“以最少的工具进入山林,以山野中的自然产物延续生命的一种生活技术”,这种野外活动的普及据说悄然在日本引发了第二次“取火”热潮。看来我对于火苗的怀念,正符合了现在的这样一种流行。

在野外钻木取火

在野外钻木取火

当天我们参加的活动现场上,取火工具是现成的。先将一根锥木用绳索和十字架状将其固定在事先钻好小孔、放在地面的木板上,并在小孔上面放若干干燥的麻线。启动之前先将绳索朝着某一方向缠绕几圈,启动后利用绳索朝相反方向回转的动力顺势上下滑动横板带动锥木转动,使得锥木底部对木板上的小孔和麻线进行反复转动摩擦。利用这种反复摩擦会使得事先放在孔部的麻线生成一股白烟,继而出现火星,当火星出现后,马上向麻线内轻轻地吹入空气,使得火星变成火苗。

Loading the player...

钻木取火视频


看起来道理很简单,但是事实上我们家的淘气宝试了几下便发现完全不是那么简单。首先要牢牢地稳坐在地面以固定住锥木和木板,同时要生成白烟需要20分钟以上的摩擦,不仅需要体力,在利用绳索反弹力量上下滑动横板带动锥木滑动时,还需要很好的技巧。淘气宝试了十多分钟,累得筋疲力尽,发现尽管了解了原理和技巧,但大脑和身体完全不是一回事。于是在一场挫折感之后淘气宝了解到,古人钻木取火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而自己所生活的现代到底有多么便利。

取火成功

取火成功

好在离开取火现场前,有一对抱着2岁婴儿参加活动的父母,爸爸表现得身手不凡,拼尽了全身力量,让现场观众看到了一次现代版成功的“钻木取火”,一片掌声中总算满足了我们取火的欲望。

二 烧柴火煮饭

这次“玩火”的第二部分是学习烧柴煮饭。首先学习用木柴生火、再用饭盒烧熟米饭,最后亲自作成饭团子吃。对这一活动我和淘气宝都很期待,我期待用柴生火,而他则期待吃。不过与钻木取火的艰辛和挫折相比,这次柴火烧饭活动则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期待。

煮饭材料准备就绪
煮饭材料准备就绪

煮饭材料准备就绪

首先我们每人分到了一些劈好的柴火和三人份的生米还有一个户外野炊用的饭盒。然后按照主办者统一要求进行架柴、洗米等准备后,开始点火。主办单位的小哥哥要求,首先把报纸折成长条放在炉灶的最底部,然后在上面放上木柴。为了使空气流通,木柴的放法有所讲究,一定要相互间有空隙,而且横竖尽量岔开。

而饭盒由于在火上直接烧烤,因此事先在表层要涂上一层除锈洗洁精,这样在结束后洗涮时能够轻松地去除烧黑的污垢。我一边听着主办单位小哥哥的讲解,看淘气宝按照讲解的内容做得稳稳妥妥,一边想起了小时候和哥哥一起烧火煮饭的一些琐事。

七十年代的北方大连,一到冬天每家屋内都会有一座伸着烟囱脖子的炉子。那时候暖气尚没有普及,更别说家家有空调。然而一到冬天大雪纷飞时节,每家的炉子都会烧得红红火火,上面经常还会加一个水壶,水壶里的水时不时冒出热气,把寒冷的冬天驱逐在窗外。家里的人们围着窜着红蓝火苗的炉子,母亲织毛衣,父亲续一壶烧酒,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只有温暖的炉光中的一片祥和。

生炉子是我的拿手本事。虽说是女孩子,但因为比哥哥小很多,哥哥上学不在家而我先回家的日子,父亲就把劈火柴和生炉子的活儿交给了我。冬天的雪地上立一个粗粗的木柴桩,被我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三下两下批成一根根适合生火的短木柴,那种滋味现在想来都很爽。然后从一楼搬到四楼家中,在大家回来之前把炉子生得旺旺的,那种成就感和得到父亲表扬时的满足感,到现在似乎也留在心中。

我好像在回忆中找到了自己的爱“火”情结。

熊熊火苗让人充满期待

熊熊火苗让人充满期待

就在我回想着的时候,淘气宝也把烧饭的炉灶点着了。火!摇摇曳曳、温暖明亮的柴火!真是久违了!看着炉中越燃越烈的火苗,感受着空气里火苗燃烧带来的热度,闻着火苗和木柴特有的香气,听着劈劈啪啪木柴燃烧时的声响,更伴随着和我一样兴奋的三年级淘气宝的笑脸,我觉得简直是醉了。一种来自原始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渴望、对过往的怀念,对旧生活的眷恋,许多许多内容,仿佛一下都透过火苗扑面而来。我终于感受到了这次“玩火”的快乐。

耐心煮饭

耐心煮饭

而随着空气中渐渐传来的一阵米饭香,儿子淘气宝的快乐也来了。生米煮成了熟饭!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体验。第一次了解用火将生米煮成熟饭时所需要的热度、时间和工夫。虽然有一些麻烦,但米饭煮熟时从火中冒出来的饭香气,相信会一辈子刺激他的嗅觉,形成他的记忆。就像小时候炉火带给我的温暖记忆那样。

煮饭成功的欣喜

煮饭成功的欣喜

他认真地按照要求把米饭从饭盒中取出放到盆里,然后和我一起把他捏成日本人喜欢吃的饭团。说实在的,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原来饭团这东西,这么好吃!淘气宝也和在家里撒娇的样子判若两人,吃晚饭团竟然主动开始收拾洗涮了。难道吃了自己生火煮熟的米饭,人会突然间长大么?

用自己煮的饭做的饭团

用自己煮的饭做的饭团

三 发射火箭?

吃了好吃的饭团子,我们来到工作室。这里有一群小姐姐在教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手工制作“火箭”。

进了房间一看,原来是利用喝光了的塑料饮料瓶制作一种所谓的小火箭。说是制作,不如说只是装饰。把空瓶的底部装成火箭的圆锥形作为火箭的头部,再在空瓶四周用纸盒装成火箭的羽翼。看起来很是寻常,但淘气宝做得津津有味。尤其在小姐姐严格可怕的监督下,哦,失礼,是一丝不苟的照顾下,淘气宝制作成了他扭扭歪歪、看起来一定会失败的“光明号”火箭,但我们装作很平常。然后,我们被小姐姐带到了操场。

指导的小姐姐认真严格  扭扭歪歪的“光明号”火箭
指导的小姐姐认真严格  扭扭歪歪的“光明号”火箭

指导的小姐姐认真严格 扭扭歪歪的“光明号”火箭

可是,来到操场,我们才发现这里很不寻常。原来他们的火箭真的可以飞呢!

火箭发射前打气 “光明号”准备就绪

这是一个可以用专门发射台来发射的塑料瓶“火箭”装置。在只用塑料瓶手工装饰了一下的“火箭”里面装进一定量的水,然后口朝下固定到专用的发射台上,这发射台连接了一个自行车打气管子,装置好后,开始用它把空气注入“火箭”瓶体中,当注到一定量后,一个专门一起陪玩的叔叔开始喊“5、4、3、2”,随着“1”的声音落地,只见他用手按了一下手中的开关,这样一来,就连我们家淘气宝制作的扭扭歪歪的“光明号”也都飞出了50米以外。

Loading the player...

“预备,发射!”


好家伙!这下可乐坏了淘气宝!这东西比烧火和吃饭团子还来得开心!最关键是“火箭”发射的那一瞬间,会从“火箭”屁股上喷出“哗—”的一股水,搞的淘气宝们瞬间变得湿漉漉的,于是孩子们更高兴得稀里哗啦了。

我不禁再次叹服了,日本人民哪,你们咋么那么会玩儿呢?!

再看看回家路上淘气宝意犹未尽的兴奋脸庞,我猜想在未来某一时点,很多今天在玩的过程中的一些内容会出现在他的胖胖的脑海,润浸他胖胖的心灵,丰美他胖胖的回忆,啊,这里胖胖都是多余的修饰词。

2018年11月15日

供稿:王景贤
编辑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