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中学前教育之我观

2016年11月02日 中小学教育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曾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以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身份来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留学一年,那时一年的留学生活使我的研究视野得以大大拓展,为我的研究工作助力良多。从我攻读硕士学位时,我便关注《玉烛宝典》这部书,但《玉烛宝典》的古写本均藏在日本。留学期间,我便着手陆续搜集相关资料。彼时,我心中的一个理想就是将这部书整理出来,出版一部权威版本,供专业研究者使用。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因为典籍的流动最能体现文化的碰撞与交织。但自2013年工作以来,我忙于教学和科研的各种活动,耽误了这一书籍整理的进程。而这正是促成我此次来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根本原因。希望利用这一年的宝贵时间,完成我的学术理想。

youzhiyuan4.jpg

由于太太已有身孕,身边老人身体又多有不便,因此此次来日只能将长子带在身边。为了不耽误自己的研究工作,又能让孩子乐得其所,从一来便忙于开始办理入学的各种手续。如今,孩子已经入幼稚园一个多月了。在孩子入学以及孩子在幼稚园的学习过程中的很多事情,对我都很有触动。于是便有了这篇小文的诞生。

youzhiyuan1.jpg

日本学前教育与中国的学前教育有很多不同,除了上学时间、活动安排等不同外,更多的是理念上的不同,下面我就我自己的感受谈以下几点:

第一,平等的观念。在幼稚园和小学的入学上,严格按照年龄,不存在法外开恩之事,所有人都要按照年龄要求进入划片学校,当然你有选择的权利,但需要抽选才能完成这一择校过程。在幼稚园期间,所有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老师不会戴有色眼镜看待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是,鹤卷小学在开运动会期间,幼稚园也要有表演节目,虽然小学运动会在10月初,但那天如同炎夏一般。在进行的过程中,鹤卷小学的校长拄着拐杖走到每个幼稚园小朋友前面,俯身询问每个孩子的情况,担心天气炎热会造成孩子们的不适。这不仅是平等观念的真实写照,更是一种人性的细腻关怀。校长在孩子们面前展现的不是领导身份,而是一位长者。从人性的角度讲,这正是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地方。

youzhiyuan2.jpg

作为一名外国人,在新宿区区役所办事情的过程中,也更多的是体现的平等观念。按照新宿区相关规定,只要缴纳保险,符合相关条件,即使是外国人的孩子也可以同样享受国民待遇,如儿童补贴等。且个人不用担心会错过这样的事情,区役所会将相关通知和文件直接寄送到自己家里去。几乎所有的程序都是既定的,不仅成熟,而且条款细化清楚。所有人按照这一程序走,只要符合规定,都可以顺利办成事情,不存在因为你的身份不同而特事特办的情况。

youzhiyuan3.jpg

中国的幼儿园建设在制度上虽然建设不少,但是在具体贯彻上仍然有很大距离。中国的幼儿园虽然也采取学区制,但由于各个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良莠不齐,于是很多家长想尽办法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家认可的非学区幼儿园,而这种做法正是对学区制的一种破坏,使得学区制度变得不具有说服力。从根本上讲,还是社会上不平等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利于学前教育的普遍施行。

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做得很好,既有幼儿方面的业务能力,也能努力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师资力量存在问题,既没有业务能力,也缺乏基本的平等思想,高高在上,不能俯身倾听孩子们的声音,造成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通。

第二,重视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孩子从第一天上幼稚园开始,便非常喜欢这个幼稚园。孩子是最好的外交家,我想一定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坏境给了他这么大的兴趣。晚上有好几次睡觉做梦都在笑,笑得惬意而恬淡,那一定是梦见了幼稚园有趣的事情。幼稚园的教育理念在于平等关键上的释放孩子天性,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因此,无论是教室里还是操场上,我经常听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加油”、“太棒了”等等这样的鼓励和赞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方式无疑是建立孩子自信的最好方式。功利性和竞争性在幼稚园几乎看不到这样氛围,老师不会因为孩子们哪方面不好而公然批评的现象。因为,这是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自信的最终走向便是勇敢而坚强,乐观而有担当。

中国虽然有一部分公立幼儿园已经意识到自信、鼓励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努力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受大环境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园在倡导学习知识的能力,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中国有了众多的“幼小衔接”这样的培训班。儿童在学前本应该就是通过游戏获得知识,收获快乐,而学习本应该是小学之后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儿童的天性会被压抑,进而过早的接受成人世界的理念。我想,这样的童年会没有那么快乐。

在我看来,自信的塑造是由培养独立能力来完成的。日本的幼儿园重视独立能力的培养,很小的一个例子,每天上学放学,孩子们的东西都是自己拿,分门别类,秩序井然。中国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多70、80左右的人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把这一个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于是在上学放学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家长代替孩子做很多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家长帮自己做事情是天经地义的。这从根本上讲,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而良好的独立能力正是塑造自信的源泉。

第三,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孩子在入园伊始,我曾担心幼稚园老师会布置很多作业。因为孩子在中国上幼儿园时,每天回家,老师都要给家长布置很多手工作业。这让家长感到很迷惑,本来应该培养孩子自己的独立能力,最后很多事情都由家长来完成。这达不到在儿童游戏和动手中获得知识的宗旨。因此,孩子刚在日本上幼稚园时,由于中国幼儿园的切身经历,我确实有这方面的担心和顾虑。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幼稚园通过手工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展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做手工的过程中,几乎都是个人独立完成,不需要给家长布置这方面的工作。孩子入学的幼稚园有保育服务,这样他每天下午都能自己完成一件手工。每天放学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让我十分向往孩子的精神世界。在这种手工活动中,孩子们更多的是亲近自然,远离了很多功利性和目的性,展现的完全是天性的释放,而这正是孩子们童年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youzhiyuan5.jpg

最后一点就是对秩序的重视,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要从娃娃抓起,首先要抓的便应该是秩序问题。只有秩序井然,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感和稳定感。我印象很深的一次,孩子有一次是第一个到达幼儿园的,到了之后孩子又去旁边玩耍。这时另外一个小朋友来了,他说自己是第一名,他的妈妈主动告诉他,他是第二名,因为前面还有我的孩子。这种言传身教的自觉遵守秩序令人肃然起敬。遵守秩序本是人的基本素养,但现在在中国一直是热门话题。中国现在面临很多的问题,其中大家比较关心的便是秩序的建设,排队意识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贯彻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而由于不遵守秩序,社会上产生了不少恶性事件,造成社会的戾气比较重,这对国家的建设无疑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也会让人对国家前途感到焦虑和迷茫。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中对秩序的建设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走在前列,这本身就是不遵守秩序的体现。

中国古人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在经济强劲发展的过程中,竞争性和功利性已经侵入孩子们的世界,而这正是对孩子天性的最大伤害。毫无疑问,下一代是中国的希望,因此学前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便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事情。当然,中国的很多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又无力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的改变首先应是观念的改变,而观念的改变又不是一躇而就的,这需要中国教育行业改革者更多的关心和更大的担当。

文/ 朱新林(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图/在日华人袁华先生友情提供

本文转载自Science Portal China

http://spc.jst.go.jp/

zhuxinlin.jpg

作者简介

朱新林(ZHU Xinlin)

生于中国山东省聊城市>

2003.9-2006.6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硕 士

2007.9-2010.9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博 士

(2009.9-2010.9) 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 特别研究员

2010.11-2013.3 浙江大学哲学系 助理研究员

2011.11-2013.3 浙江大学博士后联谊会 副理事长

2013.3-2014.08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讲师

2014.09至今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副教授

2016.09至今, 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 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