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中国高考外语非理性选“日语”有风险

2020年02月05日 留学政策

作为日语能力考(JLPT)主办方,日本国际交流基金(JAPANFOUNDATION)每隔三年都会对全世界日语学习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该基金最新公布的《2018年度海外日本语教育机关调查结果》,2018年度海外日语教育已覆盖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日语学习者总人数达到384万6773人,较之上一次调查(2015年度)增加19万1749人(增幅5.2%)。除日语学习者总人数增长外,日语机构数(1万8604个)和日语教师人数(7万7128人)均增长迅速,创历史新高。

从学习者教育阶段来看,中等教育(12岁-18岁)日语学习者人数最多,占比接近一半(44.2%),达到170万人,远超过高等教育大学学习者人数。学历教育以外,日语学习者人数同样增长强势,增长37.1%。初等教育人数更是增长速度明显,增长20.9%。而高等教育机构日语学习者人数却持续走低。

从国家地域来看,中国、澳洲、泰国、越南等国增长尤为迅速。中国在2018年度,学日语的总人数突破100万人。中国日语学习表现为:中等教育增长,高等教育下降的特点。

中国高考外语非理性选“日语”有风险

根据JAPAN FOUNDATION 国际交流基金资料作成

那么,缘何会有这么多的初高中生选择学日语呢?大学日语学习者人数走低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日语学习未来的前景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笔者采访了中等日语研究会刘国华会长。此前,刘国华曾做过18年的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以下简称甘泉)校长。甘泉1972年开设日语课程,是上海最早的日语特色中学,曾被日本《朝日新闻》称之为“培养未来知日家的摇篮”。而“日语见长,多语发展,文化理解”的办学方针,正是当年由刘国华提出的。他以甘泉为例,对中等教育日语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中国高考外语非理性选“日语”有风险

笔者(左)采访中等日语研究会刘国华会长(右)

中国高考外语非理性选“日语”有风险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中等教育阶段日语学习者人数剧增

近年来,中国中等教育阶段日语学习者人数增长迅速。以广东省为例,在2005年全省只有几百个选择高考选日语,但到了2019年则接近8000人。此外,经济欠发达落后地区,高考选“日语”成为高考逆袭的重要举措。对此,刘国华一针见血指出,“比如贵州贫困区的某所学校从高一到高三居然有600个人学日语。他们是‘育分’而非‘育人’,前景堪忧。”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高考选考日语呢?主要是高考日语难度偏低,有甜头。

他进一步分析了原因所在:一是人们看到了日语在高考中的明显优势。“当时全中国不知道高考可以选择日语,只有外国语学校知道。包括当时许多校长和老师都不知道高考选择的外语语种可以是日语。更不知道高考中日语与英语成绩均值会高达20-30分之差。高考日语难度系数不大,缘于国家对小语种的支持态度。”

中国高考外语非理性选“日语”有风险

刘国华会长将师生共同创作的《中日友好交流畅想图》剪纸画,赠与日本国驻上海总领馆矶俣秋男总领事

他以甘泉为例,做了详细说明。“甘泉无疑是政策的极大受益者。我们的学生高考日语单科曾经拿过满分。日语单科成绩稳定在均分137-138之间(满分150分)。参加高考学生就等于比一般学校的学生多了30几分。这保证了学生升学层次的提升:本科就进重点,二本就进一本。”

二是,今天的中日关系,特别是最近两年向好的趋势发展。

三是,欧美留学“收紧”留学通道,而日本留学优势明显:地缘优势、文化相近、经济实惠。还有就是少子化,日本大量私立大学招生不足,使留学机会增加。此外,日本留学可以打工,毕业后可以就业,在日本找份普通的工作相对容易。

日语机构增长迅速,日语培训火爆

对于中国日语培训机构增长迅速原因,刘国华认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一是,国内三本(民办大学)蓬勃发展。相较于其它类别的学生,生源层次偏低。特别是中国内陆地区大专生(高职)体量大。“这部分学生‘不甘心’,专升本意念强。一些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通过学日语,最终可实现到日本留学,完成学业后可留下来工作。虽然对上海学生而言,在日本工作与在上海工作相比,并无太大吸引力,但对于来自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在日本工作仍极具吸引力。对于他们来讲谋一份工作是首要。”

二是国内打算更换工作和下岗的人群,也会选择学习日语。少子化大背景,日本私立大学生源不足,使升入这类学校变得相对容易。

三是那些喜欢日本大众流行文化的年轻人,因为动漫而选择学日语的人数并不占少数。他们想到日本“嗨文化”注1)

大学日语学习者人数跌破100万

关于中国大学日语学习者人数下降,刘国华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过去高校“一窝蜂”开设日语专业导致的后果。“中国过去很多中等甚至以下水平的大学纷纷开设日语专业,而且还不愁招不到学生。原因是当时日语好就业,日资企业多。但是近年来,就业不好。以甘泉为例学生大学选专业,肯定不会选日语专业,而是理工科或其他。”在刘国华看来,日语可以作为一个工具,一个专门的技艺,但作为专业则需要谨慎。

学日语应回归理性

对于中学日语学习人数快速增长,刘国华会长认为前景堪忧。“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超过了‘度’,都会有风险。日语学习也不例外,应该回归理性。现在有点‘不理性’。快速增长就不理性,自然生长就理性。科学生长就理性,不可持续的。”

具体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那么多的人高考选日语,到了高校很成问题。大学公共英语老师是有的,但通常没有公共日语(985、211以上院校除外)。怎么办?这么大体量的日语高考人群,必然会碰到公共日语的瓶颈。二是,这么多高考选“日语”的学生进入大学,由于语言分数占的权重大,其它专业成绩就弱化了,这对学生今后专业竞争不利。

对此,刘国华给出了自己的预测,他认为:今明两年开始国家高考日语的难度系数肯定会提高。一窝蜂都去学日语,考日语,肯定不行。就像楼市,会出现泡沫。“因为这涉及到教育公平问题。你选了个语种就占有了那么多的便宜,显然有失公平原则。今后纯粹靠语言高考难度降低获得分数的概率会减少。”

中国高考外语非理性选“日语”有风险

刘国华任主编的最新一期《中等日语教育研究》杂志

那么,什么人适合选择高考日语学科?刘国华认为,学习是为生活做准备的。一定要理性判断,学习不是目的,生活才是目的。只有两类可以选日语,一是真为兴趣而学。比如,你非常喜欢,哪怕未来再低工资,甚至不拿钱,只要能生存也要学日语。二是为工作而学。

“当然,加大难度肯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学生是为了‘进大学门’而选日语,而非为了‘跨出大学门’而选日语,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家长也应就此改变思路:为孩子们的工作而选择日语,为孩子的生活而选择日语。”刘国华补充说。

采访即将结束之际,我带着好奇心问他是否会日语。刘会长笑着说:我是学数学出身的,我的日语就是“少し,一点点!”(笑)

注1)“嗨文化”指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90后至00后年轻人,追求自我表达,愿意参与,愿意与人分享,只要够“嗨”,万物皆可。可以说,”嗨“是他们行动的驱动力。这与之前的60后至80后截然不同,他们行动的驱动力是“贫穷”。

供稿:陈小牧
图片:刘国华、陈小牧
编辑修改: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