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面临研究能力下降和研究人员短缺的问题

2018年12月05日 高等教育
日本语

日本的研究能力在持续下降。有报告显示,排名前10%的论文中,美国、中国和英国位列前三名,占一半的份额,日本排名第九位,份额仅占3.1%。另外,据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NISTEP)的数据显示,各机构发表的论文所占的份额分别为大学72%、国家机构15%、企业5%,研究人员的份额为大学36%、企业61%。如果从论文的数量来衡量研究能力的话,那么要想提高研究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大学研究人员的数量。

研究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年轻研究人员的短缺。这种情况在大学里尤其严重。年龄为40岁以下的大学教员的比例在1986年为39%,而2013年度降至24.6%。从职位来看,助教职位大幅减少。另外,最近实施的缩减财政经费及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也进一步导致了年轻研究人员的减少。

未来要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攻读博士课程的人员减少的问题。理由很明显,因为看不到毕业后的前景。如果读完博士课程之后只能做任期为3~5年的博士后,那就无法让人产生继续升学攻博的想法。另外,研究方向倾向于那些能快速且确定可以取得成果的研究内容。NISTEP的报告显示,“目前依然存在一种认识,即拥有优秀能力的人才不想攻读博士后期课程”。如果看不到读完博士课程后的美好就业前景,研究人员短缺的情况就不会消除。

中国的研究能力迅速增强,国内在大力培养博士人才,同时海外学成归来的人也成为强大的战斗力。2015年中国的海外留学生人数为52万人,毕业后回国的人数为41万人,这个数字接近日本的大学总升学人数。为了让生活在海外的优秀研究人员回国,中国为他们准备了丰厚的条件,比如提供工作岗位和住房,可以享受特殊收入和特权等。从研究人员的这种流动来看,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日本的产学官合作确实激发了大学的活力。很多联合研究都是课题解决型,这促成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内容。对大学来说,无论是推进研究,还是雇佣研究人员,离开合作一切都无从谈起。一般在社会和产业界所需的领域才会开展联合研究。这类研究也可以说是对产业振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研究。大学和教员的兴趣自然会集中到这上面。要想合作,必须先做出成绩。结果导致研究经费集中到有竞争力的部分大学中,大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加速了研究人员的减少。

向当下流行的研究集中投入人才和预算的做法不会振兴未来的科学技术。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进行脚踏实地的基础研究。考虑到日本的未来发展,应该支援那些耗费时间的研究和很难出成果的研究。目前支援基础研究的只有科学研究经费。我们应该在推进产学官合作的过程中,设法制定一个针对研究能力下降和研究人员短缺的根本性解决方案。

供稿:三木 千寿(东京都市大学校长)

出处:《产学官合作期刊》 2018年11月号


三木 千寿

东京都市大学校长
三木 千寿

简历/Career

1970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1972年从该校研究生院理工学研究科博士课程退学,1972年担任东京工业大学的助教,1979年取得工程博士学位(东京工业大学),1979年就任东京大学专职讲师,1980年升任东京大学副教授,1981年成为东京工业大学副教授,1981年及1984年担任美国利哈伊大学的研究员,1990年升任东京工业大学教授,2013年3月从东京工业大学退休,期间历任工程学院主任和副校长职务。同年4月成为东京都市大学教授,后升任副校长,2015年1月就任校长(至今)。

表彰及主要获奖经历/Awards

土木学会论文奖、土木学会田中奖、焊接学会成就奖、日本钢结构协会协会奖、土木学会出版文化奖、德国Ernst Gaßner Award、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理事长表彰、泰国国立法政大学名誉博士、国际焊接学会研究员(Fellow)等。

其他职业经历/Other career

历任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共工程应用技术评估委员会委员长、国土交通省新技术应用评估委员会委员长、国土交通省社会资本整备审议会道路部门维护技术小委员会委员长、东盟大学联盟工程教育网络首席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