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又吉直树在上海的第二天

2017年06月22日 文化交流

又吉直树先生,在第一天抵达上海,完成建投书局的新书发布会之后,便匆匆赶往下一处行程点。而次日,依旧是行程匆忙的一天,上午又吉先生先是去往杉达大学,为日文系的同学们进行了答疑讲演,而下午又去参加了由日本商工俱乐部举办的“Peace又吉直树讲演与《火花》译者的对谈”活动,跟随小编的全程记录,去了解活动详情吧!

活动上午10点30分开始,又吉先生还未到场,教室内便早已坐满了日文系的学生们。正前方一面大液晶屏上显示了此次座谈会的主题,背景图片为日剧《火花》中的截图,两侧的屏幕也显示着同样的画面。随着《火花》的中文译者毛丹青教授带领又吉先生进入了座谈会现场,活动拉开了序幕,与昨日不同,又吉先生身穿浅咖色的衬衫和黑色的长裤,走到了教室前的讲台边。

施小炜教授作为主持提到了《火花》作品中关西方言的问题,又吉为其作出了解答。随后话筒交给了学生们,由于是语言系的讲演,所以活动中全程不设置汉语翻译,学生们都是用日文直接向又吉先生提问。

与学生们讨论《火花》 台上的又吉先生

与学生们讨论《火花》 台上的又吉先生

一位学生提问,6月13日是又吉最喜欢的作家太宰治自杀的日子,想要询问又吉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又吉笑着说“这个问题,好像是八十代的人会问出的问题呢!”,现场同学都纷纷笑了。又吉回答道,太宰是在6月13日跳入玉川上水自杀的,而6月19日又是太宰的39岁生日。关于太宰的死,在日本也有很多的评价和解释。又吉谈到了关于太宰的经历,包括写作《斜阳》时的贫穷时期,赊账喝酒,用借来的资金进行下一部作品的写作。又吉先生经常会想到若是13日那一晚太宰并没有死去,或许他能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吧。又吉眼中的太宰并不是绝望的,而是充满情感的。若是太宰能够活到现在,应该有108岁了吧,他应该会出现在日本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中,观众们见到他肯定觉得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老爷爷吧。又吉风趣地说着,引得全场都欣慰地笑了。

也有同学问到与文体有关的问题,谈及了雅俗折衷体与私小说的形式。又吉谈到他对于《火花》中文体表现的看法,以第一人称来阐述的私小说,描述的是我的感受和我所经历过的时间和经验。在平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在转述给其他人的时候,在当场听到也许会觉得有趣,而通过转告的形式,有趣却会大大减半,而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得不以向某人倾诉时的临场感作为出发点,才能够表述准确。

又吉先生笔直地站在讲台前单手拿着话筒

又吉先生笔直地站在讲台前单手拿着话筒

也有同学问到了关于又吉先生个人的问题,又吉先生小时热衷于足球和书籍,却选择了漫才艺人的道路,问起原因,又吉先生是这样回答的:自己虽然在文学上,时尚、电影等等都获得了很多乐趣,但是在当时,电视上的乐趣是最新且可以免费获得到的;书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而下一册是什么时候又是遥遥无期。反之电视上的漫才,明天或许就会有新的段子和表演,又能够获得新的乐趣,这使又吉先生有意愿投身其中,成为漫才艺人的一份子。

还有问到关于《火花》这个标题的含义。

又吉先生说,其实火花这个标题,是到最后才命名的。故事是讲述年轻艺人的故事,文章开头描写到Sparks的成员在祭典中进行漫才表演,盛放的花火声盖过了他们的表演声,花火(即烟花)对于他们是十分强大的存在,同时他们所在的艺能界也是巨大的令人感到不安的世界。就像这花火一样是遥不可及而又繁茂艳丽的存在。但若是往细看,花火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火花而组成的,就像这些艺人们一样也有许多人都会走向转瞬即逝的命运,同时火花也象征了神谷前辈与德永之间所碰撞出的火花,所以才将标题取作了《火花》。

更有同学提到了,作为同时兼具作家和艺人的身份,在日本是具有怎样的评价的呢?又吉先生说,自己平时因为经常能够出现在电视上说些很愚蠢的话(小编:并没有啦!又吉先生在电视上说的话都很有趣!),所以在年轻人中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现在的日本,虽然有很多像村上春树这样非常有名的作家,但是年轻人们能够列出现代的文学作家超过5人以上的其实都屈指可数。所以,在电视上经常露面的又吉,所写的作品成为书籍出版了,肯定会有很多人想着,这个人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情我都有所接触,那么他写的作品就很有兴趣去阅读看看了。虽然现在很多人还是把又吉自身当作艺人来看待,但是在很多60代的人眼中,的确有很多真正把又吉当作小说作者来看待的。但又吉觉得自己还是以艺人的身份占多数的,所以才能够在文学的领域上多加试探和涉猎。

在活动后半段,有同学问到了《火花》和又吉先生的新作《剧场》中,两位主角性格上的关联与区别,《火花》中的德永是很纯粹和直率的,对漫才报以热情,内心纤细对神谷的才能予以钦佩;而《剧场》的主人公永田却显得并不是那么完美,对其他剧团拥有才能的人抱以嫉妒之情。

又吉先生这样回答:德永这个形象是性格纤细,很轻易会受到伤害的类型,对他人不会报以恶意,会受到很多人的共鸣。而《剧场》中的永田,基本上是属于不会被其他人所认可的形象。其实,在小说的表现中,对于我来说,共感并不完全等于有趣,虽然在平时阅读芥川太宰等近代文学作品时,也会读到共感之处,感受到与文章形象的共通点。但是,感受到文学的有趣,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发现”的感受,“这家伙怎么这样”,“这家伙做的事情简直无理取闹。” 等等,我从以前开始就认为,遇到和自身无法产生共鸣的事物并不是一件无趣的事情。但是即使是这样,不完美的人还是活着,并且也有爱着他们包容他们的人,也在追逐他们的梦想,也是《剧场》中我想要表达和挑战的内容,虽然现在获得了很多人对永田投来的反对声和厌恶感,果然还是没有得到共感吧(笑着说)。

尽管本文中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未记录在其中,又吉先生对同学们的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并且活动全程氛围都很轻松有趣,又吉风趣幽默的话语也在时刻调动着大家的气氛。答疑结束,又吉先生和同学们进行合影后,便又匆忙赶往下一个地点了。

花园饭店内的“文学”与“逗笑”跨院海洋讲演

花园饭店内的“文学”与“逗笑”跨院海洋讲演

会场除去媒体之外就已经坐满了来自各地的读者,有在读的学生,也有企业代表,都是通过抽选方式产生。等待了片刻之后,又吉先生便在大家热烈持续的掌声之中入场了。

活动入场券 和活动安排表

由于活动的正式性,只有在规定

由于活动的正式性,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才允许媒体摄像和拍摄,并且设有专属的拍摄点,所以又吉先生演讲中的画面记录较少。一进场,又吉用中文向大家问好后,又吉先生便开始了讲演,讲演题目为:“‘文学’与‘逗笑’跨越海洋。”

又吉先生接受献花

又吉先生接受献花

又吉的讲演大约为20分钟。开场,先是谈到了日本落语文化等“逗笑”的艺术表演形式,又吉先生说,自己想要写出能够“逗笑”读者的小说,是能够跨越文学和逗笑表演这两种形式的存在。又吉出道时的组合名叫“线香花火”,常常被前辈吐槽为什么取这么不吉利的名字(线香花火总是转瞬即逝,有寓意指组合很快就会糊掉),但是又吉自身并不这么认为,虽然实际上那个时候也没有火起来(又吉笑着说)。

又吉先生生日当天发布的推文

又吉先生生日当天发布的推文
又吉写道“拿着太宰的文库本走在路上迎来了37岁的生日,6月19日(太宰治的生日)当天还有《太宰之夜》的节目,每年大概都是这种感觉。”

又吉谈到前不久在6月2日当天,迎来37岁生日的小小趣闻。在生日前的一个小时,由于工作的原因住在街道上的酒店里,但是当晚无论如何自己都睡不着,于是带着太宰的文库本出了门,想要找寻合适的阅读地点。这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时髦的酒吧。酒吧的店长打扮非常时尚,对又吉先生说:“您是又吉直树先生吧,平常我也有关注过您。”,结果被店长热情相待,送别时还专程送到了街道的转角。“读着太宰治的小说,在酒吧喝着酒迎来了自己的生日,是多么罗曼蒂克的事情啊!”又吉说着。

后半段,是《火花》中文译者毛丹青教授与又吉直树的对谈环节。

毛丹青教授首先向又吉请教了关于日本的落语文化相关的问题,中国的单口相声等都是站着表演即可,而为什么落语艺术家都是坐着进行表演的。又吉就自己的见解作出了回答,在日本的文化中,受到跪坐礼的影响,在听取倾诉的人讲述内容时,通常都是坐下平视的方式来沟通,也许落语采用坐下讲述的形式更能够加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又吉先生是这样理解的。

毛丹青教授说起和又吉先生第一次交谈时的情景,在某次活动的后台,毛丹青教授问又吉是否有来过中国,又吉说没去过,于是便接受了毛丹青教授的邀请,才会有了这次的上海之行,想要借着这次的机会,务必来到上海,看一看中国读者对于《火花》的看法。来到上海之后,又吉先生才知晓,原来上海距离东京这么近,很多人对于上海的印象都是感到非常遥远,而其实真正来到这里之后,才觉得原来是存在众多的共通之处的。

活动会场外 读者们购买《火花》

活动会场外 读者们购买《火花》

演讲过后是抽奖环节,又吉在台上通过抽奖箱抽取了十名幸运的观众,获得了又吉先生亲手送出签名版《火花》的机会。选出的观众中,有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生,也有来自不同企业的代表,其中有很多是来自日本但在上海工作的日本读者,每位观众都对又吉先生说出了自己对于《火花》的感想,以及想要对又吉先生说的话。现场还有一位读过《火花》,学习美术的高考毕业生,带来了自己的绘画作品送给了又吉先生,画作的内容是他对《火花》的见解。每一位观众都诉说着对又吉先生的感谢之情和《火花》对自己的影响,可见此次活动对大家都是深有感触的。

最后是献花环节,又吉先生接受了满满一束向日葵,笑着说道:“这个重量就像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引得台下笑声不断。在热烈的掌声中,活动也接近尾声。感谢又吉先生此次的上海之行,盼望着先生再次来访中国,也和大家一起期待着先生新作《剧场》的中文版能够早日面世!

鯵 坂 / edit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在日本MOOK」

相关阅读
拙译《火花》的挑战---毛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