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学者在中国】以中国地方大学为起点,推进中日环境战略合作

2019年11月21日 人物往来

更多请看:【日本学者在中国】专集

1.在中国开展研究的契机

我的研究人生主要分两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受到了高人的指点。第一阶段在环境咨询行业从事以研究为主的工作,第二阶段在大学从事中国水质保护的工作。

促使我到中国开展研究的各种机缘像河流一样连在一起,最早要从45年前说起。一个机缘是我为大学毕业论文选题苦恼时,与爱媛大学伊藤猛夫老师(已故)在水库边围绕红潮进行的一番交谈;另一个机缘是上硕士时为了向我的恩师、同为爱媛大学的香川尚德先生(已故)提交硕士选题时,我在研究笔记上画下的控藻围栏手绘图。这两件事决定了我未来的人生方向,直到今天。前年中国政府发布的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就与我当年那幅手绘图的内容基本相同。

走入社会之后我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引导,比如建议我考取学位并一直维持从盈利角度来看属于亏损的研究体制的上司、引领我走进技术领域的埼玉大学浅枝隆老师、到公司与老板直接谈判的前九州大学楠田哲也老师、我读博士时的恩师前九州大学的小松利光先生,没有这些人的指引,我可能无法坚持到现在还搞研究。

在人生的河流由山间小溪进入冲积扇平原的发展壮大时期,我从九州大学的久场隆广老师那里获得了参加中国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机会,这也决定了我之后的工作方向。正因为当时担任了温州大学日本考察团的协调员,才得到今天这个特聘教授的身份。协调视察的各个环节可能就相当于录用考试的过程。直到今天,我依然深深感谢那些为我的人生指引方向的先辈。希望年轻的研究人员也能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即便是一次短暂的偶遇,也要有意识地去维系关系。

2.研究课题及所属研究室的基本情况

研究室是从零起步开始建立,自己与2名教师和5名研究生一起反复试错,从组装实验设备开始入手。研究内容则由大学方面指定,大学提供基本资金、政府科研费和企业委托金等,初始资金合计约为5,000万日元。研究课题主要为以下3个:1)开发改善水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系统;2)以环境条件与生物体内应激物质的关系为指标修复水域生态;3)利用蓝绿藻寄生物控制蓝藻爆发(藻华)。作为生物技术应用,目前正研究激活本地环境净化微生物群的方法。新设计的设备融合了中日两国的技术,已经开始组装。迄今为止已经申请了约20项专利和实用新型,申请时立足于将来中日联合研究,所以日本方面的研究人员也都以发明者的身份申请。

为了让中日两国的研究人员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温州大学还与佐贺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推进学生交流。目前还计划与其他4所日本大学推进联合研究。另外,为将中日联合研究落实到实处,温州大学招聘或者正计划招聘的日本研究人员已达到10人。过去相识的研究人员之间建立起来的互信关系是取得这些成就的基础。我还获得了在温州市政府、太湖管理局及巢湖研究院等发表演讲的机会,中国的政府机构直接委托我在日本的研究机构之间牵线搭桥。

日本学者在中国 以中国地方大学为起点,推进中日环境战略合作

在温州市水利局举行报告会时的海报

日本学者在中国 以中国地方大学为起点,推进中日环境战略合作

温州大学、温州市政府及日本企业联合实施的水质净化试验

日本学者在中国 以中国地方大学为起点,推进中日环境战略合作

率领温州大学研究生考察日本的环境技术(参观太平环境科学中心)

3.大学里尤其值得一提的设备和支援制度

我所在的学院被政府认证为河流流域水质保护管理基地和有用藻类生产基地,已开始商业应用和社会实践。尤其是水质保护设施,在分散式污水处理和异常生长藻类的控制方面拥有最新的技术。作为大学的成果,与容易终结于研究阶段的日本不同,根据这些成果开发的设备已经达到实用化水平并投入运转。

在这里,教师的基本工资虽然比日本低,但拥有绩效奖金制度,在SCI期刊发表论文、取得专利以及项目得到政府采纳等均能拿到奖金。大型项目得到采纳还可以拿到温州市政府的补贴。

日本学者在中国 以中国地方大学为起点,推进中日环境战略合作

与研究生一道实施水质调查

4.中日两国的研究环境有何不同

近年来,日本的大学研究人员频频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造成了研究水平的下降,而在中国,大学在事务性工作方面提供的支持是日本无法想象的,非常实用,对我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SNS的存在也是中国提高研究效率的支柱之一。政府与大学之间的事务联络、学会联络以及各种委员会的联络等均通过微信(以前是QQ)进行。发表的意见等会在大学和政府留下记录,因此大家的发言都非常负责任。

微信不仅能轻松发送大容量数据,还可以进行群聊,已经成为信息共享和人员交流的平台。在日本,与人相遇从交换名片开始,但了解的信息仅限于名片上的内容。在中国则主要从添加微信好友开始。通过设定,可以轻松共享彼此的人脉。微信与银行也有合作,各种支付以及大学ID卡的金钱管理和交通出行等全部可以用手机完成。日本最近也开始推进商业层面的QR支付,但中国最初推行QR支付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而是为了解决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无法前往柜台缴税的问题。正因为有这种理念,才迅速实现了整个社会的应用。在中国的科学领域,基于SNS的合作和数据架构化是科技加速发展的基础之一。

关于研究所需的各种手续,在日本如果不主动行动就只能获得表面信息,但在中国,SNS上有日本研究人员专用群,不仅是专业的信息交流,大家还会相互帮助解决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等,群成员之间非常团结。JST也会为我们认真提供最新的信息。线下会议(Off-line meeting)也很活跃,已经成为一个促成研究合作的机会。另外,对年轻研究人员来说,由于各个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教授也会参加会议,因此能直接进行交流,获得在日本无法实现的体验。

日本学者在中国 以中国地方大学为起点,推进中日环境战略合作

研究生院水域生态共生学课堂

5.对考虑到中国开展研究活动的研究人员的建议

根据我在日本、中国以及美国、东南亚、非洲、中南美和中东的工作经验来看,中国的社会和自然之广阔超乎想象,接触到的未知部分能直接给自己的研究带来启发。尤其是现在日本国内传播的关于中国的信息与中国的现实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到中国来亲自感受一下至关重要。

6.结束语

中国目前正在自然和生活环境方面大力推进改革。日本也报道过中国的政府领导人年底到贫困地区视察的新闻,从习近平视察时站在马路上对居民说“大家要认真做好垃圾分类”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改革现状。日本曾经解决过同样的环境问题,日本的技术和机制在中国可以为无数人创造幸福。另外,这不仅是研究成果,可以说这样做还有助于促进中日两国的相互理解、推进科学技术实现世界标准以及解决地球的环境问题。

我人生的河流曾一度抵达河口,原本觉着该暂告一段落了,但到中国后,现在它又流向了大海,能像潺潺流水一般作为挑战者继续前行,让我感到很幸福。

我今年62岁,在中国工作让我觉得自己年轻了20岁。不仅是年轻人,希望高级研究人员也能不断到中国来大显身手。

日本学者在中国 以中国地方大学为起点,推进中日环境战略合作

研究室全体成员在年终联欢会上的合影

井芹宁

井芹宁
温州大学生命及环境科学学院特聘教授

福冈县出身,1981年从爱媛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进入从事环境咨询的西日本技术开发公司,2005年在职取得九州大学研究生院的博士学位(海洋系统工程),退休后自2017年起任现职。研究领域为水域环境共生学。

日文原文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China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