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功臣——河合良一

2019年03月14日 人物往来

对中国人而言,“改革开放”是再熟悉不过的历史进程。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历史实践,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格局。一转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有40年时间。如今,论GDP,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重大成就,自然离不开以邓小平为首的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几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场伟大的变革,许多日本人也曾参与其中,并为此做出过巨大贡献。其中既有政财界高官,也有工程师,还有普通的建筑工人,他们都为改革开放付出了心血。今天,先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河合良一。

小松制作所与中国的渊源

河合良一,1917年生于东京,毕业于東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原日本小松制作所会长,曾任日中经济协会会長、日本经团连副会长,是一位曾经活跃于日本和中国的企业家。他和中国的故事,必须从他经营的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讲起。

小松制作所是一家有着90多年历史的全球著名工程机械制造公司,其与中国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早在1956年,小松就曾参展北京、上海两地举行的第一届日本工业产品展览会。在中国建国初期,中国仍处于西方经济封锁之时,小松制作所就已向中国出口各种重型工程机械3000余台,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基础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时任小松会长的河合良成先生(河合良一的父亲)顶住各方压力,积极倡导中日民间友好交流,成为了中日友好交往史上著名的民间友好人士。

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功臣——河合良一

河合良成(河合良一之父)

后来,河合良一成为了小松制作所的会长。邓小平访日后,深感中日经济之间差距巨大,遂和日方商定,大力开展中日合作。首当其冲的,便是向日本企业学习,开展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中日合作的一大典范,便是北京内燃机总厂和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的合作。

合作在不解中启程

北京内燃机总厂是一家颇具历史渊源的国营企业,当时员工超过九千人,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企业。合作开始后,小松的技术人员到北京内燃机总厂参观考察,面对厂内堆积如山的废品,以及次品和废品都不做区分的状况,日本技术人员深感震惊。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品质管理体制的问题,便决心首先花时间解决品质管理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功臣——河合良一

小松制作所(图片出自NHK纪录片)

然而,热忱的日本技术人员却发现,尽管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中方人员却不是非常配合,合作阻力重重。并非中方人员刻意抵触排斥,他们的状态和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工人的工作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彼时的中国企业,完全按照国家的计划进行生产和分配,企业之间毫无竞争,国营企业一片死气沉沉。对于改善产品质量,企业以及工人都毫无积极性和动力。面对日方的技术指导,中方人员显然非常不习惯。例如对于日企信奉的“顾客就是上帝”的观点,当时的中国人难以接受。因为中国提倡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样是无产阶级,怎么会有尊卑贵贱?客人何以高人一等呢?没有这样的观念,自然就没有服务客户、改善产品和提升服务的意识了。因此面对日方许多观点理念,中方都难以理解,无法适应。

中国质量管理的奠基人

面对这样的局面,河合良一没有退缩。他鼓舞社员们直面困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改革。1977年,在河合先生的倡导下,小松制作所率先在北京内燃机总厂无偿传授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的经验和做法。

这套TQC体系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计划、实行、确认、处理”,反复操作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它的原则是,不仅是企业生产现场,企业的所有部门都必须协同一致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高。TQC体系是战后日本从美国引进并加以改良的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曾对日本的企业管理和战后经济成长贡献巨大。

为了更好的学习和践行这套体系,北京内燃机总厂组成了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质量管理实习团,赴日本小松制作所实习、研修、接受培训。这是中国第一个赴日本进行实习、研修的质量代表团。同时,小松的7名技术人员,二三个月轮流赴中常驻厂内,任现场技术指导,手把手教会北京内燃机总厂的技术人员许多操作细节。

这套体系的引进尽管过程坎坷,最终却取得了重大成功。根据当时的厂长、后被称为“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实践第一人”的沙叶先生回顾,厂里推进TQC后,工厂面貌焕然一新,发动机质量急剧提升,产能也大幅提高,工厂利润也大幅增长。

沙叶对双方的合作过程深有感触,至今依然感恩于心。沙叶先生回顾说:“我去过很多国外的工厂,只有小松的人是免费来给我们进行指导,我觉得他们是抱着一种特别高尚的态度来做这件事的。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对于当年支持中国的所有的日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内燃机总厂的成功引起了高层的关注,沙叶还专程给中央领导汇报了改革的成果。他们的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一年内,全国各地有9万人前往北京内燃机总厂视察学习,以此为模本的TQC从此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遍地开花。

此次合作的巨大成功,使得这套体系在中国被广泛推广使用,并由此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同时,企业也开始转变思路,由计划经济的被动观念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动意识,积极地思考产品质量如何提高,客户服务如何改善,企业利润如何增加。国有企业也焕发了生机,萌生了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渐渐学会了改变计划经济一切听指示形式的作风,积极寻找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善,从而提升效益。这一合作,对中日全面经济合作以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吃水不忘打井人”

河合良一和小松制作所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之后,小松制作所以技术转让方式协助中国国营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向中国提供多种机型的工程机械和产业机械先进制造技术。后来,则以直接投资方式进行中日合资建厂,开展更为深入的中日合作。直到今天,小松员工依然和中国保持着密切交流和友好来往。

许多人疑惑,河合良一为何如此全力支持中国改革呢?其实,当年河合先生访问中国的时候,周总理曾对他说过一句话:“请不要忘记,日本对于中国是很重要的国家。”这句话更像是一句嘱托,分量不轻。周总理还曾以“吃水不忘打井人”来表达中国人民对河合良一及小松制作所长期以来为中日友好所做贡献的感谢。

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功臣——河合良一

周恩来与河合良一

河合良一先生及小松制作所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近日在日本NHK的纪录片《支援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中有详细提及。纪录片通过多位历史见证者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等,介绍了中国在启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那些作出贡献的日本友人。NHK表示,希望通过此片向他们致敬,希望有更多的中日两国人民,能够了解这段历史,共续友谊佳话。

小松与中国 http://www.komatsu.com.cn/aboutus/xiao-song-zai-zhong-guo.htm

撰稿 中日双语杂志 《聴く中国語》
编辑修改 JST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