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首脑会谈∶就避免钓鱼岛冲突、确立战略互惠关系、继承“村山谈话”取得共识

其他 2014年11月14日

据中国日报(China Watch)11月11日报道,本月10日,日本安倍晋三首相与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重申了改善中日关系,促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必要性。这是自2011年12月的中日首脑会晤以来,时隔约3年两国首脑首次举行会谈。

为了避免钓鱼岛周边发生不测事态的发生,两国一致同意就建立危机管理框架的“海上联络机制”举行磋商。

就习主席重申的“正视历史”问题,安倍首相表示,“安倍内阁将继承历届内阁的历史认识” 和1995年的村山富市首相谈话,承认日本的殖民地统治和侵略的历史。

会谈中,两国首脑避开了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及钓鱼岛等敏感话题,重点就促进对话、修复中日关系展开了讨论。会谈约进行了25分钟。

会谈的成果有以下4点。(1)共同致力于东亚局势的稳定;(2)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3)深化经济关系;(4)共同应对东中国海的危机并建立管理机制。

在安倍政权推进的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上,习主席表示,希望日本采取“审慎的军事安全政策”。对此,安倍首相重申了自己倡导的“积极的和平主义”,其目的是“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此外,安倍首相还强调了中日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及防止埃博拉疫情扩大问题上合作的必要性。

会谈前,为实现两国首脑携手面对媒体,中日两国政府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11月7日,双方发表了围绕钓鱼岛问题的共识,强调了“双方认识到,就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两国存在不同主张”。

代表摄影/REUTERS/AFLO

代表摄影/REUTERS/AFLO

〈解说〉

2012年,当时的野田政权将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这次的首脑会谈可谓是改善两国关系来之不易的第一步。但是,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中日之间还存在很大的隔阂,今后两国关系是否能真正走向改善还是未知数。

首脑会谈仅仅举办了25分钟,握手时习主席绷紧的表情与沉默,再次向世界印证了(中日)“冰冷的关系”。

但是,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体的中国和日本,放任“政冷经冷”关系的延续而不顾,决非上策。

对国际社会来讲,钓鱼岛问题是影响国际秩序的不稳定因素。可以说两国国防部门之间签署的有关尽快启动“海上联络机制”热线的备忘录,为避免不测事态发生的最低限度的保障。

与此同时,在会谈前发表的中日共识中有关双方承认就东中国海的紧张状态“存在不同主张”的措辞,无疑是向世界说明,钓鱼岛问题依然是“回到战略互惠关系”上的最大障碍。

另一方面,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针对习主席 “关系到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表述,安倍首相重申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立场,由此继承了历届内阁的历史认识。

自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两国的经济活动及民间交流受到了严重影响。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锐减,民间交流活动相继被取消。

这两年多来的中日关系清楚地向人们揭示∶对立不具建设性,带来的只有负面影响。

要而言之,只有进一步建立两国首脑的信任关系,才能使中日两国真正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起跑线。无可厚非,这一点是所有具有良知的两国人民的共识。

(Science Portal China编辑部)

 

日本外务省“村山谈话”网页(中文版)

http://www.cn.emb-japan.go.jp/bilateral/bunken_1995danwa.ht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