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 中国发明的文化孕育了日本人的审美观

其他 2011年03月29日

向往“唐物” 视之为至高无上之美,一个茶碗价值连城

有关茶的历史起源,最有说服力的观点是从公元前2700年前后在云南省发现茶树开始的。公元前1世纪汉朝的医书《神农本草经》里最早出现了关于茶的记述。据世界第一本茶书——唐朝的《茶经》记载,当时中国各地已经有普遍的饮茶习惯。日本最早开始传播茶的是回来的遣唐使。之后受到禅宗强烈影响,形成了现代的日本茶道。

13世纪镰仓时代禅宗的流派之一临济宗的日本创始人荣西,著有《吃茶养生记》,上面记载了茶的功效和沏茶的方法,在日本广泛传播。最早茶是作为保持清醒的药让修行中的僧侣饮用的。但是饮茶的习惯在当时统治阶级的武家社会里盛行起来,随着饮茶习惯的广泛传播,逐渐对收藏茶具也引起了人们的关心。

“唐物”茶碗“油滴天目”(重要文物) 照片提供 九州国立博物馆

到了15世纪的室町时代,茶具中有被称之为“唐物”的中国制高级品,其美妙受到关注。当中12-13世纪前后中国福建省建窑烧制的“天目茶碗”被当作最高级品受到珍重,特别是在黑釉上散布着油滴样斑纹的“油滴天目”,以及斑纹更大一些,周围闪耀着彩虹色的“曜变天目” 更是别具一格。

茶具开始被分为不同的档次。撰写于15-16世纪的《君台观左右帐记》是解释如何装饰当时最高权力者室町将军家书院的说明书,对于唐物的茶具也作了解说。同样,还撰写了《花传书》,展示了以花为中心的茶具摆放方式。

当时的品茶,是在大厅里招待众多的客人,或展示贵重的茶具或请在场的客人竞猜茶具的产地等,成为上层社会消遣的场所。富裕的商人们争先恐后地进口昂贵茶具,形成了茶具泡沫的状况,据说甚至出现了价值连城的茶碗。

在这种泡沫状态中,千利休却对于品茶原本是作为禅宗修行的一部分很感兴趣,开创了取消浪费,注重精神感受的“静茶”。

“静茶”的登场使品茶产生了日本式的美感

曾经是在奢侈的大厅里使用最高级的唐物茶具进行的品茶,由千利休改变为在小茶室用乡土窑烧制的粗瓷茶碗进行的“静茶”。据说品茶中对美的追求,也反映在茶室中的行为模式或精神上,能够发掘出新的日本独特的美。茶具也同样开始出现具有日本美感的款式。

举办亚洲国际文化交流主题展的九州国立博物馆的学艺部长伊藤嘉章做了以下说明:

讲解客厅装饰的《文阿弥花传书》 照片提供 九州国立博物馆

“由于静茶,人们开始从比起‘曜变’‘油滴’评价较低的‘灰被天目’以及质朴的朝鲜半岛制高丽茶碗中寻求新的价值观。当时还有一些富裕阶层的商人向中国窑订购这种日本新风格茶碗的情况。我认为这显示了中日两国的不同。也就是与具有原创文化强大力量的中国相比,日本则是通过筛选旧物选择出有价值的东西,并将其发展成为新东西,”

自荣西把品茶在日本传播开来,经过约400年的时光,千利休创出了静茶,显示出日本独特的演变进化。此时在中国,与荣西同是临济宗中一派的黄檗宗开创了全新的茶文化“煎茶”,于17世纪也传到了日本。至此,品茶作为日本美的象征的“茶道”趋于大成,另一方面“煎茶”也植根于日本的生活之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