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下的真实(下)

日本文化 · 艺术百科 2011年11月17日

在伎乐传入日本的同时,丰富多样的各国舞蹈也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入日本。公元9世纪的时候,日本的舞蹈演变成系统化的面具式宫廷舞蹈,即众所周知的“舞乐”。

从直观的角度来说,日本舞乐用的面具有着远方欧洲人的面貌原型,据说是从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开始,逐渐衍化成符合日本人艺术感受的风格。每一个被创造出来的面具,都向人们传达着一种特别的感情或态度,从开心愉悦到野性狰狞。而后一类型的面具通常会通过面具上可活动的眼睛和下巴来加强其怪异的特征。

正仓院的事例表明,面具与人们精神活动之间的联系有着很长的历史。而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今天人们在节日(祭)中常常使用面具的行为与宗教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日本神道。关于神道传说(神乐)的舞剧会使用到面具。画成女性或老人的面具有时用在稻米播种仪式中,而在节日喜剧表演中,滑稽舞者则会戴上火男面具。这种面具的形象是撅嘴而且眼睛一大一小,滑稽而有趣。

但最为外国人所熟知的一种日本面具,是与“能”剧相关的。能剧是一种高度精炼概括的音乐舞台剧,仅需极少的表演者在一个简洁的舞台上,使用精简的小道具和朴实无华的手势进行表演。2001年,能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西方歌剧更了不起的是,能剧是包含了文学、戏剧、音乐和美学的综合性艺术,其中每一种艺术范畴对于能剧都是同等重要而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能剧剧情中,木质面具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一个面具的面容是固定不变,但当表演者带上面具,头部轻微地位置改变时,产生了阴影的变化,面具的眼睛也因此流露出悲伤或快乐的情绪,所扮演的角色便立即栩栩如生了。“能剧中使用的面具不仅仅是一种用于伪装的道具。”著名能剧演员宇高通成,也是唯一一位会自己制作面具的能剧演员说道:“面具就像具有巫术一样,当演员戴上它后,表演时他自己的真实身份仿佛被掩盖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故事情节里的角色。”

文/大卫·卡博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