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以书圣王羲之为原点的文字之美

日本文化 · 艺术百科 2011年03月30日

文字传来、模仿中国、日本化

日本也属于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王朝的甲骨文。从那以后,到了秦朝出现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字体也相继出现。在日本,也从福冈县出土了刻有篆书“汉委奴国王”的公元1世纪的金印,好像在那个时候就传来了文字。

日本对书写追求美感是8世纪遣唐使将“书圣”王羲之的临摹带回日本后开始的。也就是说,日本书法的鼻祖桐中国一样也是王羲之。

受到王羲之等中国古典作品的强烈影响而建立了日本书法基础的是活跃于9世纪前后的、被称为“三笔”的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等三人。“三笔”活跃的时代正值唐王朝的衰退期,也是以模仿中国作品为出发点并开拓独自的书法向“日本化”过渡的时期。

同时又是真言宗始祖的空海(弘法大师)作为遣唐使到中国的时候曾学习了书法,是日本历史上水平最高的书法家。关于其书法的造诣,甚至形成了“弘法也有笔误”、“弘法并不择笔”等熟语,很多日本人只要一提到书法就会联想到弘法大师。空海留下的作品保存在他建立的东寺(京都府)及金刚峰寺(和歌山县)内。

另外,对书法的日本化起到巨大作用的是日本独自的假名文字的发展。所谓假名,是指相对于被称作“真名”的汉字,韵合日语的发音借以充当汉字发音的文字。当初,汉字曾被原封不动地使用,后来却渐渐地走形或被省略,从而衍变出日本独自的文字。

 

追求中国和日本两种风格之美而形成作为崭新艺术的书法

作为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的假名书法名家,必然要提到的名字是“三迹”——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贵族社会中流行着将他们书写的“和歌”仿写下来作为赠送品,使美丽的假名得到广泛流传。另外,在汉字向假名衍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散书”这一新的表现手法。从中国传来的书法作品是将文字照合用纸的直线排列,而日本的假名书写却可以领略到书写部分与纸张相互平衡的美妙感觉。现存的《古今和歌集》的最古抄本《高野切》被视为假名作品的最高杰作。

书道,艺术性地发展了从中国传来的文字

12世纪,进入镰仓时代(1185年~1336年)后,与宋王朝时代的中国的交流再次兴起,禅僧等频繁来往于两国之间,中国风格的书法也再次受到瞩目。高僧书写的作品不仅美妙还洋溢着人性的魅力,作为墨迹而被珍视。其后,也一直持续了对以假名为中心的日本风格和以汉字为中心的中国风格的两种美的追求。

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从西欧传来新式的书写用具而使用过去的笔的机会逐渐减少,不过同时书法作为艺术也被得到认知。在现代书法作品中,出现着书写诗篇的作品以及非文学性的作品。最近,还流行着在电视节目及各种活动中面对观众使用巨大的笔的“书法表演”。也许年末惯例的在京都清水寺发表“今年的文字”之举就可以说是其中一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