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与日本人的国民性 ——香港和东京、大阪的豪车为何不同

日本社会 · 经济百科 2018年12月20日
亿万富翁与日本人的国民性

9月初,财富咨询机构Wealth-X发布了《2018年全球亿万富翁调查报告》。所谓“亿万富翁”,是指资产总额在三千万美元以上的富豪们。

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按国家和地区分布来看,美国的亿万富翁有79595人,高居榜首;接下来是日本(17915人),中国(16875人)紧随其后位居第三位,与日本只差约1000人。

今年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排名第七名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个调查还设有城市富翁排名,香港此次超过纽约独占鳌头。据统计,居住在香港的亿万富翁超过1万人。

笔者曾经作为记者在香港常驻了4年。虽同属中国,但相较于大陆的发展气势,最近的香港不免给人以萎靡衰落之印象。不过,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香港依旧当仁不让地维持了自己作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地位,我也不由得松了口气。

在城市排名中,日本的城市也表现不俗,东京居世界第三位(6800人),大阪第10位(2700人)。两者合计与香港差不多。对于一个从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持续低迷,甚至出现“失去的30年”这种说法的国家来说,这个结果还算不错。

但是,劳斯莱斯、气派的加长版奔驰等超级豪车——现在的东京街头,即便在日本地价最贵的商业街银座,你都很难看;而在香港中环一带,那可是几十年来理所当然的一景。日本的进口车虽然也在增长,但大多是给人结实可靠印象的德国车,像美国的那种外观炫酷的汽车并不多,也从未见过有日本富豪会像中国人那样佩戴纯金饰物招摇过市,显摆自己是有钱人。这是为什么呢?

从日本整体来看,2%的经济增长目标多年未能实现,经济方面也无亮点。由于社会整体并不景气,“一小撮”亿万富翁也就不敢肆无忌惮、大手大脚地花钱。另外,日本人天性害羞,喜欢与周围人保持一致,这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日本二战战败后,废除了贵族制度,大财阀也遭解散,在美国统治者理想主义的主导下开展了民主主义国家建设,平等意识广为渗透,乃至出现了“一亿总中流”的说法,也就是日本九成左右的国民都自认为是中产阶级。在过去,无论你穷一点还是富一些,人人都喜欢称自己是中产阶级家庭。

近年来,和世界各地一样,日本的贫富差距也在扩大,“一亿总中流”这个说法已荡然无存。泡沫经济时代日本人普遍暴富,大手大脚地花钱也没人会在意。而如今这个时代,很难再如此为所欲为地行事了,这也是事实。

另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的国民性和伦理观。特别是现在60岁以上、战后出生的人们,对他们来说,只是自己变得有钱并不那么值得夸赞。这里面也有儒教思想的影响,比起“只为自己挣钱”来,“为社会,为他人”努力工作,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无论是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在社会上都被当作美德,很多人也是“真心”这么认为的。

我们可以从一个调查来解读这样的心理变化。日本公立调查机构统计数理研究所从1953年起,每五年实施一次“日本人的国民性”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日本人“最看重的”是“家人”(44%),接下来是“生命、健康、自己”(18%)和“爱情、精神”(18%)。而选择“金钱、财产”的,在最新一次调查(2013年实施)中也不过为4%。

这个排序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1983年起“家人”一直占据首位,而在那之前,曾有一段时期“家人”落在“生命、健康、自己”和“爱情、精神”之后。而选择“金钱、财产”的人,自调查以来,几乎没有超过10%的。只有在日本社会比较贫穷、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还没有惠及到每个人的时期,有过两次(1958年和1963年)达到10%-15%。

该调查采取自由回答的形式,不允许调查人员举例诱导受访者回答问题。可以认为参与这项调查的每一个日本人的回答,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调查对象人数每年有所增减,20岁以上的男女比较多,在2254-6400人之间浮动。也许受到好面子心理的影响,在他人面前日本人羞于把“金钱、财产”列为第一,但即便有这样的因素存在,也能看出日本人对于金钱和赚钱所持的态度。

该调查中有一项与“金钱和工作”有关的三选一的题目。“只要有钱,即使没有工作也不会觉得人生无聊”,受访者对此作出肯定回答的,1983年以后从14%上升,但最高也不过为26%。也就是说,10个人中总有7个或更多的人表现出重视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的姿态——“钱再多,如果没有工作,人生也很无聊”。虽然“只要有钱……”的回答近年来呈略微上升趋势,但探讨普通日本人在被迫选择金钱还是其他的时候,这个结果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针对“是金钱还是人际关系”这个三选一问题, 超过七成的人选择“人际关系”,选择“金钱”的也就两成多一点。

笔者有一段难忘的记忆。那是1970年前后,我还在上小学,虽属于“中产”家庭,但零钱不多。受朋友鼓动,去捡人们扔在路边的可乐等空瓶子,拿到商店去卖,一个瓶子能赚10日元。

但不知是被谁告了密,我被女班主任叫到教师办公室,严厉地警告说:“这种赚钱的事情小孩子不能干”。虽然回收废瓶子获取报酬并不违法,但“即使钱不够花,小孩子也不能去干赚钱那样卑下的事情”,这是当时日本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道德伦理观。

那之后过了将近20年,1990年左右,笔者作为一名刚工作不久的记者去采访日本的大藏省(现在的财务省)。有记者向时任大藏大臣(宫泽喜一,后来的首相)提问有关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状况的问题时,宫泽大臣极少直接评论,总是笑着敷衍说“行市的问题就问行市好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名为市场实为诡异赌场的股市,数字忽上忽下,宫泽认为这些骚动不定的金钱问题,不是一国大臣所应该评论的。也就是说,这里也回避掉了直接涉及赚钱的话题。

时代在发展,到了现在,欧美那种重视市场的意识在日本蔓延,日本的电视新闻也每天报道当天的股价和汇率行情,政府官员也多少会评论几句。过去受政府政策保护,日子比较好过的银行业,将放贷行业称为“高利贷”,居高临下一脸的鄙视。而现在,银行在自己的分支机构里也设置起了能够办理这种借贷的设备,放下尊严去赚钱了。

最近,甚至出现了从中学开始实施证券教育的动向。日本证券业协会还提供学校专用的教材《股票学习游戏》。总之是教导学生要趁年轻开始熟悉股票投资,参与市场。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不用说是为了赚钱。如果是在以前的日本,肯定会有人说“学校教怎么赚钱,还有道德可言吗”之类,无疑会在学校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但今天中学生的父母一代,好像对此已没有什么抵触了。

现在被分类为超级富豪的人们,功成名就时大多数已经年纪不轻,以老年人为多。世界上亿万富翁的平均年龄为60.6岁。日本社会对于金钱和赚钱的意识虽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上了一定年纪的富豪们的意识,就像之前在国民性调查结果中看到的那样,至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时代巨变中,要想准确预测日本人国民性的走向是很困难的。但是,日本的亿万富翁们如果想开超高级豪车毫无顾忌地亮相街头,用香港方式享受财富,看来还是需要时间的。

撰文:nippon.com 日本网 编辑部M
标题图片:Pixta

本文转载自日本网 [网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