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疗事情】打造日本医疗特区拯救全球癌症病人——日本血管介入疗法的先驱堀信一

日本社会 · 经济百科 2018年03月09日
PHOTO

——访日本血管介入疗法的先驱、日本国际医疗特区领导者、门塔大厦IGT专科医院院长堀信一

大阪关西国际机场,是全日本第二大的国际机场,是日本的空中大门,近年来更成为全球癌症患者的“救命通道”,因为就在与大阪关西国际机场隔桥相望的门塔大厦里,有一家专门利用血管介入疗法进行癌症治疗的国际专科医院——门塔大厦IGT专科医院,院长堀信一是日本血管介入疗法的先驱,也是动脉栓塞剂的开发者。

血管介入疗法,是诞生于日本的癌症三大常规疗法外的又一尖端技术,通过给肿瘤“断水断粮”、“直接进攻”来促使病变组织缩小、坏死,不开刀,没有副作用,手术第二天就可以散步、购物,由于中国没有实施该疗法的医疗小组及医疗装置,因此毗邻机场的门塔大厦IGT专科医院在接收中国癌症患者的同时,也在积极为中国培养抗癌领域的核心力量。院长堀信一更是将中国医学界送给他的“妙手回春”四个字视为终身目标。

抗癌去肿瘤不开刀无副作用

蒋丰: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化学疗法,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三大常规疗法。据了解,您可以通过血管介入疗法,治疗上述三大常规疗法都无法治愈的病人。和常规疗法相比,血管介入疗法有哪些优势?

堀信一:血管介入疗法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研发的,就是利用导管从大腿根部插入动脉或静脉,通过血管内侧直接向肿瘤里注入抗癌药物,或通过堵住营养肿瘤血管血流来阻止肿瘤继续增大,以此来促使病变组织缩小、坏死。

血管介入疗法不用在病人身上开刀,只要从大腿根部血管,插入比动脉血管细的导管即可进行治疗。因为是直接作用于肿瘤局部的治疗方法,且抗癌药物的使用剂量又非常小,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病人的身体负担。几乎所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化疗副作用反应都很轻微,2到3天后就能出院。

可以实施血管介入疗法的部位主要为头颈部和纵隔、肺、肝脏、胆囊、脾脏、骨盆内的实质性器官,可选用血管介入疗法治疗的疾病有包括肝细胞癌、转移性肝癌、转移性肺癌、转移性肠癌、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纵隔肿瘤、纵隔淋巴节转移、胆囊癌、肝内胆管癌、膀胱癌、子宫癌、卵巢肿瘤、乳腺癌、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胸壁转移、舌癌、喉癌等在内的恶性肿瘤,以及包括子宮筋肿、脾肿大等在内的良性肿瘤。

当病人的病情恶化,致使手术、全身化疗等的治疗方法都无法持续下去时,医生大多建议接受姑息疗法。然而一般的姑息疗法,只是以缓解疼痛等对症疗法为主,不采用抗癌药物进行积极的治疗。事实上,即使癌细胞转移扩散到全身,肿瘤的存在仍会成为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呼吸系统的病变,还会导致病人呼吸道狭窄、呼吸困难。像这样的情况,是可以通过积极的局部治疗来缓解症状的。

譬如纵隔和肺门部位的肿瘤变大了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和肺炎重复出现。肺门和纵隔部位肿瘤主要是靠支气管动脉血管来补充营养的,因此我们就通过这根支气管动脉注入小剂量的抗癌药物,然后再加入少量栓塞剂栓塞血管,这样可以使肿瘤变小,上述症状即可获得缓解,让病人能够较为舒适的度过余生。

用25年时间开发了动脉栓塞剂

蒋丰:血管介入疗法在日本已经有30年的发展史了,而且明显优于常规疗法,为什么没能普及呢?

堀信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手术的难度大。人的身体内血管密集,因此操纵导管进入血管内侧,需要高精的技术,而且还要在导管里再放入一个注入化疗药物的微导管,更是加大了难度。

其次,是对器材的要求高。血管介入疗法需要三大神器:1血管造影机与CT为一体的IVR-CT装置;2可在动脉内推行循进的1.5mm的血管导管;3可插入血管导管中的微导管。IVR-CT能把导管正确地引导入病变部位,而且可以确认药物是否到达病变病危,这样一台装置的造价在1亿5千万日元左右,目前只有东芝和西门子能够生产

最后,是堵住肿瘤血管血流的栓塞剂要绝对安全可靠。我从1990年就开始参与研发栓塞剂,拼命的寻找合适的原材料,经过各类研发试验、临床试验,用了25年时间,最终制作出没有毒性、可调节尺寸、不会被身体吸收的栓塞剂SAP-MS(Superabsorbent Polymer Microsphere),既可以堵住通往给肿瘤输送营养的血管,也可以在里面放入抗癌药物,让抗癌药物在术后也能持续作用于肿瘤。

中国有技术但没有装置和医疗小组

蒋丰:目前,全日本有多少位掌握血管介入疗法的医生呢?最近几年,血管介入疗法也逐渐走入中国医疗界的视野,作为该疗法的先驱者,您认为中国和日本有差距吗?有的话体现在哪里?

堀信一:目前,在血管介入领域真正可以被称为专家的,全日本约有10到20人。包括我院在内,强化血管介入疗法的专科医院只有两家左右。主要原因是实施这种疗法不仅需要高精尖的装置和材料,也需要一支由专业技师组成的医疗小组,一般的医疗机构都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有些医生即便掌握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而且由于接触的患者少,技术也很难得到提高。

我院平均每年要为上千名患者实施血管介入疗法,同样的疗法,经验丰富的医生只需要1小时就可以完成,有技术但缺乏经验的医生则需要3到4个小时,而且该疗法很考验医生和医疗小组的默契配合。

我认为,日本和中国最大的差距,首先体现在医生实际接触和操作的病例上。日本研发出血管介入疗法,是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拥有了30多年的治疗经验,其次体现在装置上,我刚才说过,将血管造影机与CT为一体的IVR-CT装置,一台造价在1亿5千万日元左右,能够立体呈现出血管,以前需要1小时的影像诊断,现在只需要3到5分钟。日本利用该装置已经有20年的时间,目前只有东芝和西门子生产,但中国还没有进口审批,所以连一台都没有。没有该装置,就找不好血管,也看不到抗癌药物是否准确的到达并作用于病变部位。最后的差距,体现在团体力量上。该疗法不是医生一个人就可以进行的,还要有操纵装置的专业技师、护士等人配合,要以医疗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练习。

另外,中国和日本在血管介入疗法的用药上也有区别,中国一般使用的是美国制的药物,因为关税的原因,价格昂贵,而日本使用的药物,无论是日本制还是美国制,价格都相对便宜。至于血管介入疗法要使用到的栓塞剂SAP-MS,日本无论是肺癌、胃癌还是肝癌都可以使用,但中国获批使用的只有肝癌。

平均每月治疗五位中国患者

蒋丰:如今,很多中国游客都选择到日本医疗观光,我看到门塔大厦IGT专科医院有中文网站,还有详细的病例介绍,平均一个月有多少位来自中国的病人呢?

堀信一:每月最多有6、7位,最少也有2、3位,大家一般是入院三天就可以出院、回国,我们会以书面形式指导病人回国后如何进行术后观察,如果在中国国内找不到后续的医生,也可以在医院拍CT发给我们,我们需要确认抗癌药物对病变部位是否发挥了效果。这是非常重要的!

良性肿瘤的话,一般只需要来院一次,比如子宫筋肿,有八成病人只要来院一次就可以治好。恶性肿瘤的话,在首次来院的3周后或1个月后最好能再来一次,一般情况下,只要来院2到3次就可以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肝癌,有的病人需要来院治疗一次,有的病人需要来院三次,越是早期发现,根治的可能就越大。在来我院的中国人里,就有得到根治的。

根据病人和病情不同,一场手术大约在1到2个小时,因为是局部麻醉,所以术后没有副作用,因为是从大腿根部插入导管,因此术后需要安静的休息三小时,休息结束就可以进食了。第二天还可以去外面散步或购物。

因为是抗癌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所以药量是化学疗法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不会造成大量脱发、免疫力下降、白血球减少等副作用。体力好的病人,在出院的第二天就恢复工作了。

打造医疗特区拯救国内外癌症病人

蒋丰:门塔大厦IGT专科医院离关西国际机场非常近,可以说是日本空中大门的近邻。我了解到,日本政府已经将这里划定为医疗特区,目前正在以您为中心,进行一场抗癌医疗事业的改革,推进“临空出岛医疗特区开发项目”。您能透露一下项目的目的和内容吗?对今后来日本医疗观光的中国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堀信一:“临空出岛医疗事业开发项目”具有国际战略性意义,我们打算借此机会实现我们酝酿已久的医疗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特区最适合于国际医疗交流的各种有利条件,集各个医疗领域专业大夫们的智慧,把我们的医疗特区打造成可向全世界自豪的医疗城。

该项目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打破日本医疗事业闭关自守的现象,通过加强国内外医师之间交流和医疗技术交流,来促进日本医疗事业水平的持续提高;二是以癌症治疗为中心,同时开展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挽救日本国内外被称为“癌症难民”的癌症病人,构筑国际医疗事业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迎治日本国内外的癌症病人,我院还在关西国际机场旁边建立了一家可向世界展示最新癌症治疗之路的新型医疗设施,同时可以为外国医生提供个人或团体培训。日本有规定,只有制定的大学附属医院才可以培训外国医生,如今我们作为医疗特区也具备了这种资格和条件。

我们还计划在医疗设施旁边,建立一家医疗酒店。远道而来的患者,尤其是外国人,一般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的,住宿很不方便,如果医疗设施旁边就是酒店,家人就可以陪同、照顾患者。我们的设想是,将酒店房间打造成家居式,安装厨房等,让患者及其家人只有使用,就像在家里生活一样。这样也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前来研修、学习血管介入疗法的外国医生也可以利用医疗酒店,这样他们就不用为昂贵的住宿费发愁,每天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做临床学习。

培养中国抗癌领域的核心力量

蒋丰:作为血管介入疗法的先驱,您和中国医疗界有哪些交流往来?

堀信一: 我在中国很多城市都进行过演讲和技术指导,特别是北京、大连、上海,先后各去过3、4次,还去过杭州。广州、长沙、贵州等城市。

中国的社会变化非常快,每次去都有新的发现,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医生给我的印象是耐心、上进,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如饥似渴般的吸收、学习新技术,因此我经常会去指导他们,我院也为中国医生提供临床培训。我相信他们会成长为中国抗癌领域的核心力量。我唯一担心的是医疗小组的培训,医生的技术再高,没有整个医疗小组的配合也不行。

有国外媒体称,如今是每三人里就有一人患癌的时代,因此我特别希望能尽快让新的医疗设施投入使用,方便更多的中国医生、技师、护士前来研修、学习,掌握血管介入疗法,培养出更多的抗癌力量!

PHOTO

转载自《蒋丰看日本:当代名医访谈录》(东方出版社)

相关阅读
日本医疗事情一览[网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