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生产的巨大转变—能生存下去吗,日本的农业?

日本社会 · 经济百科 2017年07月12日
PHOTO

日本人的主食、日本代表性的农产品大米的生产方式将从2018年度(2018年4月―19年3月)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日本持续了半个世纪的调整大米生产、减少耕作面积的政策在本年度过后就要废止了。在上述政策废止之后,生产多少大米将由农户自己判断做决定。大米的价格或许会变得容易下跌,经营能力较弱的农户或许会被迫选择退出生产吧。

长期以来支配日本农业政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的1942年制定的“食粮管理法”(食管法)。该法规定在战争期间由政府管理食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大米为中心起到了稳定粮食供求和价格的作用。该法在战后粮食匮乏的时代,从确保主食的必要性出发被维持了下来,可是在经济白皮书上写道“已经不是战后”的1956年前后尽管绝对性的粮食不足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由国家决定价格征购大米,以确保稳定流通的政策在那以后也一直延续着。

1970年左右,由于肥料的使用和农业机械的引入使得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大米的产量扩大,日本终于实现了大米的自给。可以说大米终于确立了作为主食的地位。

但是随着经济高度成长,人们从饱食开始进一步迎来了“丰食”时代,饮食的种类也朝着西餐和面食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国家管理之下的大米生产甚至变成了有多余的生产过剩状态。结果,政府的大米收支变成了负价差,粮食管理会计出现了赤字超过1万亿日元的问题。政府为了消除负价差制定了允许不经政府销售大米的自主流通米制度,然而就好像钻制度空子那样,连黑市米的问题都发生了。另一方面,国外要求日本开放大米市场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大。

但是农林水产省迫于农业团体以及受团体支持的政治家的压力,一直实施着对主食大米的生产以及稻农的保护政策。在这中间(农林水产省)好歹想要消除大米过剩状态,作为苦肉计提出来的便是生产调整(减少耕作面积)政策。始于1970年的减少耕作面积政策一直由国家给配合政策的农户支付每10公顷1万5千日元的“个别所得补偿”。

然而在保护农业、保护农户大旗下延续下来的食管法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变得太过于大,终于在1995年被废除,大米生产从国家的全面保护之下开始转向部分自由化。

基于替代食管法制定的粮食法(主要粮食的需求及价格稳定相关法律)的粮食制度虽然仍旧强调国家的参与和管理,但并不是以政府米为重点的管理制度,提出的是以民间流通米为中心的生产调整政策。2004年修改法律以后大幅地放宽了限制,计划流通米(管理米)不仅同计划外流通米(自由米),并且同黑市米之间的区别也都被废除了。

即使在自由化的潮流中,国民脱离大米的倾向也停不下来,平均每人大米的消费量成了高峰时期的一半。根据总务省的家计调查显示,2人以上的家庭购买大米的金额大约从5年前开始变得低于购买大部分依靠进口小麦为原料的面包的金额。大米的收获量和耕作面积同高峰时期的1960年代后期相比现在减少了一半。
但是稻作农户占了有向市场供货实际成绩的农业生产者的7成,依然享受着政府给予的优厚保护。平均种植面积为1.4公顷,大半为小规模的农户,政府一直对他们采取保护政策的结果,在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以及大规模化经营方面没怎么取得发展。

在此期间,农业就业人口在持续减少。第一产业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65年的24%、80年的10%、一路下跌到2015年的4%。食品的海外依存度却在节节上升,2015年从海外进口了7万亿日元的食品,成了发达国家中尤其不正常的一个国家。而食品的出口仅停留在进口的10分之1左右的7千亿日元挂零的水平。食品自给率若按卡路里基准计算的话为39%,维持着发达国家中最低的水平。
农水省设定了全国2017年产主食米比前一年少8万吨的735万吨的生产数量目标。生产调整在改种饲料用米、麦子和大豆方面取得了进展,按全国耕作面积基准从2015年产开始连续2年达成了改种计划目标。农水省想在2017年产中也继续使消除过剩耕作的措施固定下去。2018年之后的主食米生产,国家将不制定生产目标,而仅仅停留在为农户提供全国和产地的需求动向等信息。产地的生产者和农业团体将基于这些信息自主决定合适的产量和改种计划等。现在每10公顷7500日元的“个别所得补偿”也将废除。

不过是否能通过废除缩小耕作面积使农业竞争力得到加强、使得自由化长足迈进看来有必要予以关注。因为自治体和农业合作社等制定耕种计划,农水省参与其中的话,事实上的生产卡特尔就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

在现在210万户挂零的农户中,农业所得占一半以上的“主业农户”被认为不超过30万户。农地不满30公顷年销售额不满50万日元的“自给型农户”则超过80万户。而自给型农户大半属于米农。

可以说将像这样竞争力很低的农户、农业保存下来的正是减少耕作面积政策以及补助金等保护政策吧。在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中,有关大米的协议是,作为维持现有关税的交换条件重新约定进口5.6万吨大米,而且大米进口量是年年增加的计划。由于特朗普总统上台使得美国脱离TPP,现在处于无法预料TPP何时能够生效的状态,美国今后个别地向日本提出更严厉的个别交涉的可能性正在日益高涨。

因此日本无疑需要更进一步地强化以大米为首的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水省为了让该政策实现软着陆,考虑对改种家畜用饲料米提供改种补贴来防止米价的急剧滑落,但是负责财政的财务省要求农水省重新研究对饲料用米的丰厚补贴,要求其实施重视改种蔬菜等高收益作物的计划。因为洋葱、卷心菜等蔬菜类的单位面积所得,比饲料用米的生产效率高,还能减轻财政上的负担。

想要维持米农所得的政策最后招来了加剧国产大米消费量减少的后果。大米市场中饮食服务行业等使用的比较便宜的大米的需求在增加,考虑扩大采购进口大米的企业也开始出现了。

关于大米的出口,虽然被赋予了政府出口战略支柱之一的地位,但这似乎是很难实现的。过去出口的主要是针对富裕阶层的高价品牌大米,2015年的大米出口额虽然有了大幅增长,但也不过是农产品出口额的0.3%(22亿日元)。关于品牌米甚至已经出现了说是“最近产地之间在香港等地展开的竞争正在激化,很可能因为进行降价比赛造成两败俱伤”(农林关系议员)的危机感。不仅是面向高级饭馆和富裕阶层的品牌米,还需要发掘面向大众的餐厅中使用的、既抑制了价格又好吃的大米的新的需求吧。

依据缩小耕作面积政策的废除,大规模农户大胆地进行增产,另一方面,看不到大米生产未来前景的小规模农户则转向蔬菜等生产领域。日本必须扩大这样的竞争,朝着能够实现充分发挥各个地区、各家农户的特点的农业去脱胎换骨,而这样的脱胎换骨必须一点点也成能够给日本带来食品自给率的上升吧。

文/ 泷川 进
照片/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