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经济

日本社会 · 经济百科 2011年11月05日

退居世界第3

战后的日本经济,于1968年超过当时的西德,成为“世界第2经济大国”,但2010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日本,使日本退居“世界第3”。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由于经济的高速成长而腾飞。但是, 8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金融不景气等而长期处于低增长,把保持了32年之久的“世界第2”的位子拱手相让于中国。

日本的经济,由于战争使产业基础设施遭到毁灭等原因,到1952年GHQ(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结束占领时为止,可谓是“落后国家”,人均消费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但是,池田内阁于1961年推出了“收入倍增计划”,为了实现高速增长,大力实行了扩大产业基础等经济政策。其结果,1968年国民收入增至2倍,实现了年均10%的高速成长,从而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克服石油危机

由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日本经济遭受两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从而开始徘徊于歧路。在原油价格高涨之中,日元行情被认为没有反映出经济的真实实力,因而开始了浮动汇率制度。其结果,导致了经济萧条,民间投资减少,经济增长率1974年至79年间平均减至3.6 %,进入80年代后仅维持在4.4%。

但是,尽管受石油危机以及其后经济萧条的影响,日本的出口产业还是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而维持了竞争能力,特别是汽车产业,开发了轻型节能的经济车型,拓展了世界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以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的产业结构开始了从重工业向大型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转变的根本性改革,计算机、半导体等信息汇集型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泡沫经济及其崩溃

在80年代,出口支撑了日本经济的成长,但国际收支的巨大盈余使日美间产生了贸易摩擦,经济向内需型转换的要求日益增强。可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以后,日元急速升值,在1988年达到1美元对120日元。其结果使日本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经济繁荣得益于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企业投资在金融宽松政策之下于1988年和89年急速扩大。股价上升,股票市场成为企业重要的资金周转源,同时,银行等金融机关则投资与不动产的开发。泡沫经济使土地价格涨至过去的2倍,日经平均股价指数也上升了180%。

于是,政府为了控制土地等资产价格的上升,在1989年5月断然实施了金融紧缩政策。这诱发了股价的暴跌,导致泡沫经济崩溃,1990年末的东京股票市场下跌38%,按时价计算,总额300兆日元因此而消失。

其后,日本经济未能从泡沫经济的崩溃中振作起来,1995年以后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叶。特别是在1997年,由于消费税的提高,政府投资活动的缩小以及主要金融机关的经营失败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衰退。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出口锐减,日本经济在1998年呈现出负增长。

1978年打破200日元

1987年打破150日元

1994年打破100日元

1995年创下历史最低值79日元

2008年再次打破100日元

雷曼事件

政府在1999年度预算中大幅度增加了公共事业费的支出,用以推进经济的复苏,同时还向15家主要银行投入了7.5 兆日元的资金。为了改善货币供给量,日本银行也从1999年2月开始实施了 “零利息” 的短期利息政策。可是日本经济在2001年由于内需的低调、通货紧缩、银行巨额不良债权问题等原因再次出现衰退。1990年仅为2.1%的失业率,到了2002年却创下了5.4%的历史最坏记录。

在不景气之中,企业阔步推进处理所谓的“三个过剩”(雇用过剩、设备过剩、债务过剩),使企业效益得到改善。其后虽然缓慢地趋于好转,但2008年以美国雷曼事件为契机的金融危机,使经济再次进入了低迷状态。

进而在2009年的政界改组时,由于政府未能采取充分的经济对策,导致财政赤字急剧扩大。为了使经济恢复正常必须要解决通货紧缩,为此,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战略、以提高消费税为前提的税制与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改革等变得不可或缺。

(出处:OECD经济预测2008年6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