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危机管理交流的现状—危机管理学会・原田理事长

抗灾与防灾 2016年09月01日

日本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地震,火山,台风威胁着人们的生活。除了自然灾害,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安全,学校,职场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注目的焦点。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日本大学,千叶科学大学等日本的高等学府成立了危机管理学部,将危机管理作为学问来研究。

中国同样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震,台风,洪水,危险品爆炸,环境污染等都是民众关心的问题。中国国内高度重视危机管理,诸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成立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研究应对危机灾害的发生。日本的经验能否成为中国的参考,日中两国在危机管理方面交流合作的情况如何?记者就上述问题听取了日本危机管理学会原田泉理事长的见解。

日中危机管理交流的现状—危机管理学会・原田理事长

日本危机管理学会原田泉理事长

记者:日本重视危机管理的背景是什么?日本危机管理的整体情况怎么样?

原田:说到日本的危机管理,1995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有两件事情改变了日本。

一是阪神大地震,在政府层面吸取教训制定完善了危机管理的相关制度,法令,信息系统,并修正了各种防灾计划,建立防灾对策,紧急对应体制。从1996年开始,日本成立内阁信息收集中心,24小时收集灾害信息。2002年日本政府在官邸设置了危机管理中心。

二是地铁沙林事件。作为历史上第一次恐怖分子在大城市对一般市民使用化学武器的袭击事件,震撼了日本和世界,也留下了很多教训。在反省这些教训的基础上,日本的警察,消防在设备上都有了很大进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对策也得以开展。现在各个机关学校企业都配备有防灾器具,机关学校企业员工每年都进行防灾演练,专业消防队员更是训练有素。

记者: 原田理事长和中国危机管理部门的交流情况如何?

原田:从2003年开始我作为日本危机管理学会成员和中国危机管理部门,主要和中国的大学,研究机关进行危机管理方面的交流。比如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盛会是中国人举办的一次大型国际赛事,2006年我应邀前往清华大学就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的危机管理进行学术交流。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召开,中国方面早在2004年就开始着手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争取成功举办这次盛会,于是向2005年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主办方取经,我也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就世界博览会的危机管理进行演讲,后来在中科院,清华大学,东京召开中日国际研讨会,讨论中日两国防灾危机管理方面的差异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学会也接待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上海法学危机管理访日团的来访。中日危机管理研讨会至今已经召开了8届,去年在成都来自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日本庆应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跨国事件等议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交流讨论。

记者:在您看来日中两国在危机管理交流方面有什么必要性和有效性?

原田: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国,日中两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两国企业之间普及危机管理,对业务持续管理项目(BCM)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有好处。中国经历了高度经济发展,但也出现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弊端,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同样经历了公害的困扰,在环境污染治理,平息劳使纷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可以提供给中国方面以供参考。另外,中日两国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特别是日本在地震,台风等方面的防灾技术,经验可以活用到中国。环境方面,黄沙,酸性雨,非典等传染病已经超越国界,在对抗这些问题时没有国界之分,所以日中两国应该携起手来处理这些环境问题。

记者:今后中日两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什么合作的可能?

原田:中日两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比如制定防灾减灾,防震设计,应急对策制度。在防灾减灾技术方面相互提携,听说前一段时间中国北方很多城市都遭受洪涝灾害,这些地方的领导可以来东京等大都市视察城市排水系统。另外培养防灾方面的人才,进行防灾教育,防灾演练等都可以展开合作和交流。

文/李海

作者略历

LiHai.jpg李 海

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文学博士。2012年9月开始在香港卫视东京记者站工作。樱美林大学东北亚综合研究所运营委员,安保政策研究会研究员,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奖学会委员。著书《流亡日本期间的梁启超》(日语,樱美林大学东北亚综合研究所出版)翻译《日本如何面对历史》(人民出版社)监译《融冰之旅――日本原政要北大讲演录》(人民出版社)等。

相关阅读

日本东北复兴的现状与课题

相关阅读